閒聊近期槓桿投資(借貸投資)的一些操作-生命週期投資法?

槓桿投資在指數投資者來說是很避諱的一個問題,即便有人這樣操作,也不太會去高調地講述如此做的原因。但我相信很多時候在無形中或多或少大家都有一些槓桿投資的存在,這篇講述我個人槓桿操作的一些想法,這些想法我思考過很久了,也看了很多海外的文章與一些前輩討論的意見,所以趁著此次自住宅的上漲打算增貸來提高這樣的操作(本身一直都有房貸,所以我認為一直處在槓桿投資的環境中)。下列將會分享我為何會如此操作,我個人認為的優點與要注意的地方為何?

本篇文章僅為作者個人的操作與心得,切勿輕易嘗試。




大家都有的槓桿買房例子

這個例子大家應該都聽到爛掉了,買房其實就是一種槓桿的財務操作,2成頭期款與8成的房貸。,應該很少小資族會直接全額付清吧?

換個角度,假設你的房價1000萬,此時你有400萬的資金可以運用,先排除其他稅費、裝潢、家具、緊急備用金,假設這些額外的錢你都已經另有準備了,此時你會選擇

  1. 貸款600萬
  2. 能貸款多少就貸款多少(此處例子就是800萬)
  3. 評估自己的現金流來決定貸款額度

3個選項一定都有人會去選擇,我個人會傾向選擇第2-3的選項。其實各位在評估買房的房價時,你就已經把第3選項給評估進去了。

舉例:A先生認為月還款金額佔月薪收入的3成不會造成太大的經濟壓力(另外3-4成儲蓄、4-3成家用),因此假設9萬的月薪,A先生選擇月還款2.7萬(30年房貸大約800萬),此時換算回去大約可以買到1000萬的房價,並且可以負擔頭期款200萬。因此:

例子一:如我上述的選擇,有人可能會貸款600萬(把現金400萬全部投入房子),降低每月的還款壓力,此時每個月多餘的錢可以再拿去投資,依照此處例子,每月可投資的錢變成3成的原始儲蓄(2.7萬)+因為只貸款600萬導致每個月多出6000元的餘額可投資。(2.7萬+0.6萬=3.3萬每月可投資金額)

例子二與三:而另外一種人則是在金流允許下貸款800萬,每月還款控制在月薪3成,此時可投資的金額是200萬的單筆投入與每月可投資的3成資金(2.7萬)。

這幾種作法都有人去執行,並且沒有所謂的對與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的金流控管,也是最多人在做槓桿操作時很容易忽略的一點,以上是大家常會接觸到的槓桿財務操作。

本篇文章僅為作者個人的操作與心得,切勿輕易嘗試。




同樣的負債比與現金流,但不同的操作會讓你有不同的感覺

把上述例子再拿到這裡來講解,例子二與三的投資人,在金流允許下選擇了貸款8成也就是800萬,並且把剩餘的現金200萬(另外已準備緊急預備金與其他買房後增加的花費)投入到指數化投資中,並且每月還可以存下2.7萬的資金來投資。

另外也可以想成這位投資人股票部位有400萬的資產,並且想買一間1000萬的房子,於是他把200萬的資產變賣當頭期款。這樣看來,這位投資者在大眾的眼裡並沒有啥奇怪的地方。

而例子一的投資人,起初選擇了只貸款600萬,把買房款全部投入頭期款,以減少月還金額,因此他每月可投資的金流變成了2.7萬+0.6萬。過了一個月,這位投資人想增貸來指數化投資,因此他選擇增貸200萬來投入市場。導致他的金流變成只剩下每月2.7萬的投資額度(假設增貸年限跟初期的房貸年份相同),這在大眾的眼中他是在做一件風險很大的事情,可能會聽到「不要借錢投資」、「槓桿投資很危險」等等的建議出現。

上面兩個例子的負債比都是相同的情況,最終都是貸款800萬,買同樣價格的房子,擁有同樣的現金流可以投資,並且在股市部位的資產都一樣,但是在大眾的眼裡可能就是截然不同的投資行為,對我來說都算是槓桿投資,這點大家可以思考看看。

本篇文章僅為作者個人的操作與心得,切勿輕易嘗試。




槓桿投資從來都只是借貸成本與金流穩定度的考量

假設你年存50萬,因此十年預估最少有可以存500萬(還不包含加薪),如果有機會能在第一年借到未來10年會存下的500萬並且不需要利息且分10年攤還,你是否會借這筆錢?

相信大多數的人會選擇借貸這筆錢,因為現在的500萬在未來即便我只放在定存都不只500萬了,但還是有少數的人選擇不借貸,或許是因為怕工作的不穩定並且亂花借來的錢/錯誤投資導致未來不確定能否持續每年還款50萬。

但是當你借貸的這筆錢需要年息2%的時候,可能多數人會猶豫,覺得借貸成本過高,但也有人還是願意借貸這筆錢。

因此,在我看來借貸投資從來都只是你借這筆錢的成本與你評估自身金流的問題而已,但多數人往往都錯誤的評估導致有不好的效果。

註:至於心理層面的因素往往跟自身金流有很大的關係。對一般上班族而言,遇到股災時損失100萬可能還可以接受,而對於一個剛出社會的年輕人,這可能是他目前所有的資產了。

本篇文章僅為作者個人的操作與心得,切勿輕易嘗試。




槓桿投資降低了報酬順序風險(sequence of return risk)

此處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A投資人每年能存下1萬美金投入股市,因此十年後投入股市的本金可以達到10萬美金,但是股市是多樣化的,假設10年的投資時間肯定會有一個股災發生,因此有了以下幾個例子。

  • A投資人很幸運的是在投資的第一年就遇上股災跌幅高達20%,隨後的幾年是10%的年化報酬率去增長。
  • A投資人在投資的前9年都沒經歷過股災,享受著10%的年化報酬率去增長資產,但是當他達到第10年的時刻發生20%的跌幅熊市。
  • 以上兩個例子,採用借貸投資、Lifecycle Investing的觀念,A投資人預期未來10年都能存下每年一萬美金,於是他找到了低利貸款去做借貸,在第一年的時刻就投下了10萬美金,並在往後的每一年償還1萬美金的借貸與利息,在第十年償還全部。因此有了以下的表格。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到,每年存一萬美元來投資的投資人,在這10年的投資時間肯定會有遇到股災的時候,但股災在初期與在末期的差別資產會如此龐大(最糟的情況12.75萬與最好的情況16.82萬)。可是如果你在投資初期就投入了未來十年肯定會存到的金額來投入市場,則股災的先後順序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期末資產同樣是17.55萬(扣掉借貸利率)。

這邊我們可以看到,無論股災出現在何時,你的借貸投資策略(槓桿投資)降低了你的報酬順序風險,並且有機會獲得稍高於最好狀況的16.82萬的報酬,當然也有可能獲得稍低於16.82萬的報酬。無論如何,你避免掉了股災在你資產累積最後幾年出現的報酬順序風險(12.75萬)。

延伸閱讀:降低 報酬順序風險 (Sequence of Return Risk)的三種方法

注意:把報酬率的數字變化一下、股災年份的順序變化一下,結果都會有所不同(借貸投資可能領先或落後),唯一不變的是確實避免了長期定期投入職到退休前才遭遇到股災,這種退休人士最擔心的報酬順序。

註:此處為了簡化計算,假設借貸利率不變(1.31%),並且每年成本都是10萬美金所衍伸出的利息,實際上每年隨著還款1萬美金則利息會減少,並且多出的金流1萬美金是拿來還款,並非再投資。

註:你不應該把能存下投資的錢全部拿去當作還款金流去計算,因為能夠投資的錢有時候也是你的生活緊急預備金的緩衝,但拿一定的比例來槓桿操作還算可接受範圍。

本篇文章僅為作者個人的操作與心得,切勿輕易嘗試。




個人評估方式:薪水增加時的槓桿投資操作

那來講講我實際上的操作想法,拿前面買房的案例再藉由此概念講述一次,A先生的9萬月薪過了2-3年後增漲到10萬月薪,房貸的本金部分也還款了些許,此時可以繼續保持原先既定的理財計劃是一個完美且無太大風險的財務操作。此刻他的房貸佔比變成月薪的2.7成。(2.7萬房貸/10萬月薪)

假設你想增加槓桿投資比例,此處我認為有兩種合理的作法可操作,在合理的現金流情況來增貸做投資,就好像他仍然保持著8成房貸(增帶回8-8.5成房貸)與月薪3成的房貸月還款(至於房貸年份可以選適合自己的方式執行),

另一種作法是,這1萬的薪資增長收入扣掉近年來多出的額外開銷後,餘額可當作月還款條件去評估增貸金額,比方說月薪增長1萬後,但伙食費、通勤費等等增加了5000,那另外5000可以當作增貸月還款去做考量。

依照我個人目前的情況,買房後的薪資調幅調漲了些許,而我的家庭開銷也有因為小孩的出生而增加,但目前儲蓄率還是控制在月收入的3-3.5成左右。(此處都未包含業外的收入),因此興起了我想要增貸投資的念頭。

我的想法很簡單,我近幾年的調薪幅度就是我增貸的月還款數字上限,扣除掉我因為小孩的出生某些支出也著增加,於是我選擇增貸300萬的額度(月還款29年約10366元)。

實際上,我藉由轉增貸來降低利率(原先1.35%轉增貸後的利率變為1.31%),並且增貸出300萬來做指數化投資運用。

本篇文章僅為作者個人的操作與心得,切勿輕易嘗試。




槓桿投資優點與注意事項

優點

  1. 讓遲早就會投入的資金提早進入市場,並且付出我認為合理的代價(1.31%的房貸利率)。
  2. 每月房貸還款金額多出10000元的金額,負擔並不會太大,但擁有了300萬的立即投資金額。
  3. 低利與通膨環境下,一來借錢的成本很低,二來你的錢貶值,你欠銀行的錢也貶值
  4. Lifecycle Investing的一些觀念有影響到我的想法。(在長達16年的投資中(34-50歲),使用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並盡可能使用低成本的槓桿有機率產生更好的報酬率,並且報酬順序風險借由時間分散掉),有興趣可以看此篇討論論文。(我認為你想如此操作至少至少至少把Bogleheads的討論內容全部看完一次,再做打算)

需要考量的點與風險

  1. 金流要控管好,很多人常常是這關過不去。
  2. 你工作穩定度如何?是否能長期領這份薪水不受景氣差裁員給影響?
  3. 升息的情況,是否會增加你的還款壓力,是否有能力提早還款?
  4. 面對股災時的心態。
  5. 你不做這樣的操作對你的未來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6. 緊急預備金是否本身有備妥,工作內容與景氣好壞是否大幅相關。
  7. 這適合距離你目標長達2-30年的投資時間。(以我來說,我希望在50歲前把債務嘗清~17年)

本篇文章僅為作者個人的操作與心得,切勿輕易嘗試。




可能大家會有的疑點

  • 這算擇時投資?我認為這並非算是擇時投資的操作,無論股票高點或低點,都無法預測,但許多數據顯示長期股票市場持正向發展,因此當我單筆買入後遭遇到熊市也並不擔心,這筆借貸預計就是直到FIRE後會開始使用的資金。
  • 為何不在股災時才如此操作?因為我無法預測何時股災,這就像當你有一筆錢時,你會選擇股災時才投入還是立即投入的道理一樣,股災可能是幾個月後發生,也可能是幾年後發生,除非我能順利躲過股災,不然未來1-20年的投資時間必定會經歷2-3次股災的話,那哪時候出現股災對於這套投資方法都沒差,但對於一般定期定額的投資人差異就很大了(降低報酬順序風險,上面有提到),因此既然我無法預測,那我只是把資金提早進場而已,成本就是借貸的利率。
  • 為何想借貸投資?如上述討論的,此借貸的成本非常低,並且對於我個人收入的現金流沒特別的影響,月還款金額不過是我過去2年的調薪幅度而已。並且我的工作穩定度如公務人員般,不會受景氣好壞影響而調薪與裁員(壞處是調薪很慢,好處是就我所知公司從未裁員),故考慮如此操作。

本篇文章僅為作者個人的操作與心得,切勿輕易嘗試。




感想

如我上述所說,槓桿投資絕對不是數字計算與理論統計這麼簡單的事情,這涉及了面對股災的情緒、金流控管、借貸成本、工作穩定度等等的因素,這就向大家都知道股災時不該賣股票,但當時的市場氛圍就是會讓你想變賣股票。相關操作我是看了許多文章與論文並且思考了1年,並趁著此次自住房價漲幅把一些能夠負擔的增貸額度給借出來,當然還有跟一些實際有採用借貸投資的前輩討論,這1年我陸續都有持續研讀這類的議題與缺點。所以你僅是因為我的一篇文章來決定做法的話,那非常要不得,但有採用相關策略的投資人希望能互相留言討論缺點與注意事項。

另外,假設如果你想要如此操作的話,你是否考慮過當你在借貸後的單筆投入時,市場馬上大跌3-50%你是否還能安然入睡。對我來說可以接受,因為這就是市場給予我的報酬,無論報酬率是正是負都不是我能控制的,我只是把資金提早進場而已,成本就是借貸的利率。金流方面已經仔細思考過,對我來說也不是什麼問題,多出來的借貸還款還是能讓我保有自身月薪的2.5成的儲蓄率,並且尚未包含另一半與業外收入。

延伸閱讀:

本篇文章不完全是Lifecycle Investing的操作模式,僅是我使用自身適合的方式來操作。

追蹤粉絲團:魯爸的財富自由之路

30 Replies to “閒聊近期槓桿投資(借貸投資)的一些操作-生命週期投資法?”

  1. 版主是原本就貸30年,還是因為轉貸的原因,順便延後還款,讓可用資金更大?我想這個議題最大的關鍵因素應該是現金流”.

    1. 沒錯,我原先就是30年房貸,
      我大概找了兩家銀行,
      A銀行可以讓我40年房貸+30年增貸(1.35%)並且多50萬可貸款
      B銀行可讓我29年房貸+增貸(1.31%)
      原先想找A銀行,因為喜歡40年房貸的模式(並非真的要40年才償還,隨時都能償還,只是讓資金的運用更加寬鬆與更多選擇)
      但後來B銀行很積極跟我洽談,洽談當日坐高鐵來找我感動了我~~~哈哈
      大概就這樣

      我也覺得是金流還有工作穩定度的考量。但這兩點很多人會錯誤評估。

  2. 版主你好 我自己也是用這種模式,差別是我當初試算時利率不是用1.31% 因為我覺得未來10年利率不太可能會維持在這低檔
    另外我也是銀行端的 可惜你太晚po出來,不然我也會想把你轉來我家XD~

    1. 沒錯,未來的升息也要考量,我有稍微估算一下假設利息到2%其實也還能接受
      因為此次這樣操作,儲蓄率還有2成(本薪),尚未加上老婆薪水跟業外收入
      所以游刃有餘
      未來有機會轉增貸的時後再找您,謝謝!!!

  3. 大大好…我用量化交易的方式, 不同策略組合, 回測20~100年, 年報酬率有20%上下, 正在想用信貸應該可以吧? 看起來利差夠大, 也不會還不起….但沒這樣玩過, 還是有點猶豫..
    Life cycle investing的玩法是還滿忽視人性的啦….個人覺得…開2:1的槓桿, 到老遇到股災(像08年那種), 雖然賺得還是比單純100%持股多沒錯, 但說真的, 正常人心臟應該是很難扛得下來.
    不過他槓桿ETF的主意還不錯, 用股債的槓桿ETF去60%/40%配, 其實績效不差喔, 還不用每月還款, 維持槓桿倍數2:1….但就是Drawdown大得讓人很心煩…:)

    https://www.optimizedportfolio.com/how-to-beat-the-market/

    1. 因為我不懂量化投資,而且我認為回測要非常謹慎的使用
      比方說回測應該要知道這樣的策略在未來是否也能同樣成功(還有很多因素要考慮)
      所以不太能給你建議,而且信貸的年限較短、利率較高,也比我這樣的操作風險來的大(金流真的要控制)

      至於你說的槓桿ETF配UPRO(3倍S&P500)與TMF(3倍20年長債)
      我有在Bogleheads看到很大串這樣的討論(討論一討論二)

      如討論中作者對於這套策略的了解應該多過我們,而他也只採用了總資產的15%來執行這樣的策略
      並且未來不再投入這個組合(當作買樂透一樣),因此可想而知回測多麼厲害,他還是不敢保證未來也是如此(文中有敘述幾項他認為這套方式會失效的時候)
      因此我認為槓桿投資用在指數化投資上較為保險。

  4. 本身一直做的是指數化投資加資產配置與再平衡
    前陣子剛好讀完了Life investing的中文版,確實讓我的投資想法大大改變,
    第一個改變就是將手中的債券資產全數轉換成股票
    因為即便如此,也還不到未來預計要投入股票市場的目標值
    估且不論是不是要開槓桿加速達成目標 (有此想法,因為一樣有房貸可增貸)
    不過心中還是有點疑惑,例如當股票部位價值在不需槓桿的情形下累積到目標值,假設2000萬好了
    那麼理論上之後就要開始累積債券部位(假設目標為800萬),除了把用來投資的現金流開始購買債券資產外
    假如一段時間後股票部位繼續上漲,價值來到了2200萬,
    需要先賣掉200萬轉到債券部位,以求儘快達到目標
    還是不理會繼續擺著?等到要退休前若債券部位還不到該有的比例時,再賣股票轉債券
    不曉得這個問題魯爸是否有想法?

    最後非常感謝您提出這篇文章,說明的方法也很深入淺出,有理有據

    1. 因為LifeCycle Investing的想法是以目標資產金額來做配置
      所以才有在年輕的時候,100%股票的對市場的曝險不夠可以槓桿到2倍的作法(但我個人不建議大家這樣做,還是要評估自身條件)
      當然不槓桿也是很保險的操作,我在幾年前買房後就是如你一樣選擇100%的股票部位。
      當時的想法尚未接觸到LifeCycle Investing的觀念,
      僅是因為有房貸的情況下覺得配置債券對我而言不太需要(這個觀念跟Lifecycle investing的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僅是我個人做法)

      既然是以目標資產金額來做配置,那代表現在任何操作都要以總目標資產來做判斷
      所以我認為假設當你達到預期的股票比例,
      之後股票部位還是持續上升,
      是應該要變賣來再平衡到債券去
      因為這代表股票部位已經超出你總目標資產的比例(承受風險也已經超出你當初設定目標資產股債比的風險了)
      以上僅是我個人想法

  5. 曾經動過念頭借土地銀行公教低利方案的信貸,但實際跑了Excel 為了多賺約20萬資本利得而曝險七年時間,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問題,所以要不要槓桿只有自己最清楚。

    謝謝您的分享

    1. 很棒的分享,感謝。

      其實你可以發現我的文章幾乎沒講到要多賺錢,但卻反覆提到藉由時間來分散風險,這也是我剛開始不太能接受槓桿而後慢慢理解不同觀念反而認同lifecycle investing的想法。

  6. 看到這裡,實在忍不住想說,感謝魯爸這篇發文,打開一個新的思路,也感謝魯爸用心地回復,受益良多。

    1. 感謝,不過打這篇文章其實思考了很久
      我很怕不太懂自身狀況的人因為我的文章而去做槓桿操作,忽略了風險
      但這部落格原始的用意是記錄我FIRE與理財的過程和心得,而這又是我確實要執行的操作,
      因此才寫下這篇文章,並且在每個段落提醒大家「本篇文章僅為作者個人的操作與心得,切勿輕易嘗試。」

  7. 感謝魯爸分享,剛好最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因為先前理財過度保守,不定期買玉山美元(成本大約29多)定存,台幣則放在定存和儲蓄險為主,只有少少部位放在台股006208和美股ETF。近期因為打算買預售屋,不想損失匯率風險將美元換回台幣,也不想立刻損失去解約已有的短年期儲蓄險。思考後,近期也進入借貸投資的操作。想與魯爸分享請教。

    個人目前信貸一筆500萬(2%APR的固定貸款利率,分84期,最短1年綁約)。以這筆錢償還預售屋頭期款 (訂簽開)以及後續半年工程期款,美元部位打算投入ETF,因為目標報酬預計能勝過貸款利率,而最大損失則希望控制盡量低一點(因此採取保守一點債券部位配置拉到五成,VTI+VXUS+BNDW =2.5:2.5:5,回測最大跌幅10%還在可承受風險範圍),預計期間每個月扣除信貸和工程期開銷後,存款十萬僅放高利活存,等兩三年後預售屋交屋前,儲蓄險[已保本(IRR2%) 情況下]解約,加上期間存款全數繳清信貸,之後接續房貸(利率預計1.31%~1.35%)持續操作,此時存款則可開始部分提撥做投資。請問魯爸會覺得在操作策略和配置上有什麼其他要注意的嗎? 謝謝。

    1. 因為我也不清楚你的風險承受度如何,所以無法給太深入的意見,這個回覆我本來要打一大篇,後來想想不要誤人子弟好了
      我講點特別奇怪的地方就好
      你打算把剩餘的信貸拿去配置VIT+VXUS+BNDW
      這點有點奇怪,因為你已經借貸2%的信貸了,目前BNDW所持有債券的到期殖利率是1%(還未扣掉BNDW中的海外不可退稅部分)
      這樣似乎感覺不是很合理的投資,有點像是你借2%信貸去買1%債券(你覺得這樣合理嗎)。(當然債券ETF還有許多不同的特性,不光是加減乘除那麼簡單)

      另外,如果你真的有打算把儲蓄險持有到期的話,那持續持有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此時可以把它當成是一個比定存還高的活存緊急預備金
      2%利率比活存還高吧?並且可以隨時解約換現金(約滿不會損失)

  8. 謝謝魯爸,的確這是滿個人化的東西,多數投資者均建議未來五年內買房要用到的錢不要拿來投資,但收入方面因為現金流還算穩定,考慮到未來預售屋蓋好後,房價極可能再度上升,且原本閉鎖期的資金完全無法彈性應用(被除蓄險和定存鎖住),在支付的順序上,改變策略選擇信貸此冒險的方式。因魯爸有買房也有投資覺得您經驗較多所以特地請益。

    第一個部分我也很猶豫,若全數放股市不放債券,的確報酬率會最高,但同時風險波動度會上升,債券雖然殖利率不高,但若未來利率調整,會同時有資本利得,最終配置是避免萬一不幸遇到兩三年連續股市重挫的保護 (當然保護力在長債和中短期債間又是一番選擇,),萬一連續下殺,且不像去年那樣快速修正,該如何退場我也還在思考。放長期全股市配置我是比較有信心,但短期則不得不變的保守 (謝謝提醒,都貸款了似乎這樣也是滿衝突的),儲蓄險的部分謝謝您的建議和回覆。

    1. 你股債配置加上槓桿的作法也是有人這樣做,
      不過這類的作法是選用更接近0相關(市場大跌的時候甚至是負相關)的長債來搭配
      這類的做法你可以參考Bogleheads的這篇文章
      不過這篇文章的主人即便研究了這麼多,只敢投資整體資產的15%
      甚至是以後都不理他,當作沒這筆錢,當作一筆樂透。
      因為這樣的作法在某些時刻是會讓資產歸0的(只是機率很小而已,但不代表不可能發生)。

      你的做法算是比較保險,用信貸來作股債比配,但是因為你債券選用BNDW似乎不太適合,
      害怕股災的話應該是要選擇在股票大跌的時候有有高機率負相關的債券類型(公債、甚至是長債,但是未必是0風險喔)

      這要討論下去實在是太多了,我只能粗淺講個大概而已,而且我也沒有這樣的操作,無法給太多建議。

      另外你提到你只把這份投資當作2-3年的時間,那我認為風險就很高
      因為我在這篇文章槓桿投資的用意是藉由29年的房貸投資,來增加時間分散風險(成本是房貸利率)
      這29年肯定會遇到股災,但如果我依照原始的方式投資,那初期遇到股災或是退休前遇到股災對我的影響就很大(文中有解釋)
      可是這樣借貸的做法,可以減輕我總資產的報酬順序風險。

      但你的感覺只是擔心這2-3年股市持續向上,沒參與到市場,有點像是賭博,
      賭贏了,牛市上漲,賺錢
      賭輸了,遇到熊市,賠錢

  9. 謝謝魯爸,文章我再好好研讀。您提的最後一段點出關鍵問題,不過我參與市場是為了彌補,為避開解儲蓄險和美元匯差的立刻損失而改貸款多付出的利率成本,也是評估目前低利環境,而做出的賭博式取捨。賭贏報酬率勝過信貸利率才能贏。類似作法時間拉長到20幾年,勝率一定高出很多,也如同魯爸一再提醒的,以上情境純為我個人的操作,謝謝您的提醒和分享。

  10. 原本也是不考慮槓桿的指數投資人
    看到魯爸此篇文章的觀點受到啟發
    也去買了Lifecycle investing的中譯本來看(同網路風評,翻譯真的不太通順…)
    也看了文章中bogleheads的討論串
    適度的槓桿反而降低風險的觀念真的滿有趣的

    覺得核心理念就是 “單筆投入勝率會高過同樣總額但是分批投入”
    而將未來的錢透過槓桿(借貸)拿到現在用,就是在盡量模擬單筆投入的情形
    成本(借款利率)越低,且時間越長,獲勝機率也越高

    現在已經箭在弦上,考慮將債全部轉移到股了 (但我原本就是90股/10債的配置 XDD)
    也考慮用信貸將部分原本固定每月投入指數的金額”折現”成相對應的單筆金額
    但有幾個問題想請教魯爸的看法

    1. 槓桿維持2:1的必要性?
    書中提到第一階段槓桿比例盡量維持不超過2:1, 應是為了減少被追加保證金或被斷頭?
    若透過房貸或信貸,不考慮IB融資或期貨/選擇權(覺得太複雜…),是否還有維持2:1的必要?
    一方面房貸或信貸借出金額通常不低,有可能一開始就開到5:1的槓桿(下跌時更會讓槓桿率飆升)
    另一方面因房貸/信貸為一次性拿到固定的金額
    隨著自身投入金額的增加, 很可能在還沒達到第一階段的目標值時槓桿率就低於2:1了
    而非如書中建議第二階段才開始降槓桿
    在沒有堅持2:1槓桿策略的狀況下,好像無法直接斷定是否能像書中資料一樣取得更高的預期報酬及更低的風險

    2. 是否有考慮過用壽險減少貸款付不出來的風險?
    自身工作也算穩定, 不太有裁員的風險
    因此我認為會遇到繳不出信貸/房貸的狀況應是遇到疾病/意外事故
    目前已有保醫療險/重大疾病險/殘廢/殘扶/意外險
    除了金流控管外
    是否應考慮在借金額較大的貸款時(如:房貸)搭配相對應金額的壽險(可隨貸款金額遞減)來更進一步降低風險
    但這樣在成本上除了借款利率外還要加上壽險金額,是否划算可能要計算才能得知

    3. 請問魯爸目前是否有完全採用lifecycle investing策略(第一階段)?
    還是維持舊有的策略根據年紀調降股債比,但是搭配槓桿提早將錢投入 (僅採納部份lifecycle investing概念)
    (最近美國中期政府債YTM只剩1%,讓人很不想買,lifecycle investing剛好提供一個合理的策略讓我暫時不需要買債XDD)

    以上,感謝魯爸的分享,打開了我對指數投資的新視野
    再麻煩魯爸撥冗回覆
    謝謝您

    1. 1. 你跟我有同樣想法,我也覺得書/研究論文中所建議的藉由融資(IB)、期貨等等定期維持2倍槓桿其實有點辛苦與複雜
      其中也是如你所說維持2倍槓桿是擔心融資的被迫清倉
      所以我才決定用增貸來應對,因此就可以不需要擔心這點
      也如你所說,我實際的操作並不是一直維持2倍槓桿,
      但我認為只要時間夠長、槓桿成本夠低,最終結果很大機率是會獲得比沒有槓桿來的更高報酬與更低風險。
      只是這更高報酬與更低風險的差異來自於你的槓桿率與時間長度
      (前提是你相信股票市場長期會向上,這也是書中有特別說明的地方)

      2.這點我不管在有沒有槓桿的時候就已經先妥善保好了
      因為我算是家庭中的經濟支柱,我單純是壽險+意外險+其他小細節變化

      3.我只有效法他的策略概念,並沒有完全照他的操作
      因為LifeCycle Investing的操作太複雜了,時時刻刻要關心槓桿率(保證金帳戶),
      我已經投入指數化投資了,就是想輕鬆不需要時時刻刻關心市場與資產的變化
      又因為我買英股(VWRD/VWRA)
      股市動盪的時刻又要擔心IB會改變隨時改變保證金維持率(上網查詢似乎有發生過)
      所以我單純就是增貸(房貸)來做投入,
      未來可能的做法我會視薪資增長幅度而繼續增貸維持適當的槓桿率,也可能抱持現況。
      我把IB保證金額度的部分當作一個保險,
      如果有機會遇到下跌的時候,可以再適時增加槓桿。
      至於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加?如我前面敘述,IB保證金維持率過往有變動過,我想在下跌後看IB的保證金維持率是多少而決定是否增加槓桿(此時會比較安全)

      至於債券部分,我從開始有房貸以後就沒有持有債券了
      單純認為償還房貸也算是持有債券的另一種方式(反向思考)

      另外提醒一下,先假定如果你貸款一次投入後遇上空頭資產縮水
      是否會懊惱做出這樣貸款投入的決定?
      如果會,那請不要這樣借錢/貸款投資

      我個人是不會,因為市場是我無法預測的,
      這就像單筆VS定期定額
      單筆後遇上空頭,也是你無法預測的,只是單筆勝率高而已
      我只想讓未來會存到的某部份資金(也就是這次增貸額度)藉由這次單筆提早進入市場。

  11. 單筆投入若遇到大跌以我目前的”想像”應是不會懊惱
    2020/03時雖然股債比90/10,但因資產總值並不高,所以沒特別感覺
    但應該只有在資產夠大時, 實際遇到空頭才會知道自己的心理夠不夠強韌XDD

    房子在lifecycle investing裡要如何計算資產淨值其實也是滿值得探討的部份
    的確是可以將房地產視為一個大型債券,而自住每個月省下的房租就類似配息
    但在再平衡的部份好像還是較難視為跟債券一樣功能的資產?
    股市大跌時,相較於政府債通常會上漲,可賣債買股再平衡
    房子好像比較難”賣出其中部份坪數”拿去做股債比的再平衡
    (我比較能想到的方式是利用房屋抵押貸款再將部份房產資金取出)
    且房子在股災時可能會跟股一起跌? 比較不像政府債與股市呈負相關有降低波動的效果

    因此若將房子淨值視為債券部位,好像也不像100%債券?
    可能類似50股/50債? (這比例我隨意講的,無任何根據XD)
    若將房子視為100%債券列入生涯淨資產,在計算股票部位可能會有實際風險超過自身能負荷程度的狀況

    我未來若有購屋,可能會選擇簡化,忽略房貸及房子淨值部份 (直接視作類似生活費的支出)
    若有利用房屋增貸槓桿投資再將增貸部位列入計算
    只考慮現有的股票/債券總值+未來預期收入去計算預期股票部位
    但反過來說,這樣在計算股票部位可能會有曝險較原本預設低的狀況

    不知魯爸對此看法如何
    謝謝您

    1. 把償還房貸是為一筆債券投資在國外也有許多討論
      主要的觀點是認為如果的債券配置是公債的話,則傾向償還房貸(美國房貸目前好像固定利率2.X%,TLT殖利率<2%)
      因為償還房貸是一筆無風險的投資(投資報酬率就是房貸利率) 我這篇文章有講述到
      當然償還房貸不完全是像債券一樣的性質,但某些程度上有類似
      所以你不把它當債券看也是可以的,只是我選擇把它當作債券
      就像LifeCycle Investing裡講述的,假如你是公務員也可以把自身的穩定薪資所得視為一個債券(是否出自LifeCycle Ivesting不確定)

      至於你提到的再平衡,因為持有100%股就不需要考慮再平衡,雖然我說償還房貸視為一筆債券
      但我很難把這個”類債券”卻做一個定量納入你的資產配置中(可能有辦法,但我懶得去作探討)

      至於你提到的做法把房子淨值不納入資產中,之後的增貸才做計算
      其實就跟我這篇文章舉的例子很像
      同樣的負債比與現金流,一個貸款6成之後增貸2成去投資,一個貸款8成沒做增貸。
      難道增貸2成的那位投資人計算部位後納入槓桿率,而沒增貸的那位就是0槓桿嗎?
      明明是同樣的現金流與負債比
      所以陷入了事後增貸、一開始房貸差異的迷思。

      我自己認為很簡單的一個想法,你買房了無論自住或是投資,你就已經在槓桿的風險裡了。(當然你也獲得好處)
      但又回到我上面所講,要怎麼計算這個負債比(槓桿率)
      我其實不會想這麼多
      我只關注在我自身的金流是否能非常安全與無壓力的情況下償還這些貸款
      槓桿率實際的計算其實太複雜了(我也懶得去計算),我也沒打算一直維持固定的槓桿率(例如2倍)
      即便真的算出來,難道我會去多貸款?或是選擇不貸款嗎??
      不,我還是會如此操作,因為這是在我完全沒壓力的情況下可以負擔的金流

  12. 了解,看來我也陷入了文章中提到的迷思
    在現階段美國中期公債到期殖利率(1.0%)比房貸/信貸利率還低的狀況
    不論是不是有將房貸拿去投資(同魯爸文章所述)
    在有背房貸的狀況下去購買債的確是件不合理的事
    因為如果有多的金流去買債時,拿去優先償還房貸會是更佳的選擇
    或是採用類似LifeCycle Investing初期全股的策略,理論上都會比傳統股債比配置更理想

    以”償還房貸是一筆無風險的投資”,房子的確是類債券資產
    另外,與其去計算實際的槓桿率
    單純以能否負荷金流的想法來看的確比較能夠釐清且簡化問題
    且即使計算出槓桿率似乎也不會改變現有的決策

    感謝魯爸的回覆
    收穫良多!!!

  13. 請教魯爸,可否私底下傳訊息或email給我告知A和B各是那一間銀行? 如果有理專的聯絡方式更好,謝謝~
    近期也有此計畫,想要貸出一些錢創業或投資

  14. 魯爸您好,
    想請教如果本身用房貸貸款8成,已經是5倍的槓桿了,
    再增貸出來投資的話,應該怎麼去計算個人本身的財務槓桿比率呢? 感謝您~

    1. 要計算個人財務槓桿比率其實我認為滿複雜的也沒必要。
      因為不只要包含房地產,也要包含你投資的部位來做加減乘除就可以得到。
      因此這樣的投資方法我比較注重的是職業穩定的現金流(但未必正確,我只是提供我的想法)

      好比說兩位年薪200萬的人(A,B)
      A花了200萬頭期款買了一間1000萬的房子(貸款800萬, 負債比5)
      B只花了100萬頭期款買了一間900萬的房子(貸款800萬, 負債比9)
      你會覺得B的風險比A高很多嗎?
      在我看來,AB同樣的職業,同樣的房貸還款金額,一樣自住房子,風險不在於負債比5跟9的差別
      風險來自於他是否能繳交長達3-40年的房貸(因此職業的金流穩定度就很重要)

      但從投資房地產的角度來看這兩者的的槓桿差距的確就很大,
      一個用100萬的本金來承擔900萬房市的漲跌, 漲跌10%就是 拿回的本金+利潤就是10萬-190萬的差距。
      一個月200萬的本金來承擔1000萬房市的漲跌, 漲跌10%就是 拿回的本金+利潤就是100萬-300萬的差距。(未包含稅務相關費用)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