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元的承諾
在書中的開始,作者馬上先跟各位讀者解釋了你持有一美元所代表的含意。我們可以發現價值1美元美鈔的上方會看到一段英文字是這樣顯示的FEDERAL RESERVE NOTE(如下圖),這代表著由美國中央銀行所發行的本票/借據(Promissory note)。因此我們可以把美元想成是美國政府所做出的一種承諾。
當美國聯準會決定要發行美元時,這些美元對於美國來說代表著一種義務、債務、負債。換句話說,我們資產的每一美元都是美國政府的負債。
任何人都可以發行貨幣的話,那比特幣算是錢嗎?
既然我們知道貨幣是發行者對於持有者的一個承諾,那我們現在流行的加密貨幣的主流-比特幣是錢的一種嗎?書中提到,比特幣比較像是當地雜貨店的優惠券,或是一些商家發行的禮品卡,因為比特幣只能在特定地方使用/兌換,你不可能用比特幣來繳稅。但比特幣還是有其價值,它比較像是股票、債券那類的商品一樣,你可以用比特幣去換成錢,可是你無法用比特幣去購買多數的東西。
那什麼情況下,比特幣才能擁有貨幣的功能呢?除非你有辦法使用這些加密貨幣來繳稅(意味著政府開放這些加密貨幣的使用)。因此,除非美國政府自行開發加密貨幣/或是有辦法掌控這些加密貨幣,否則短期內加密貨幣注定還是如配角般存在。
發行貨幣就一定會通貨膨脹嗎?
文章開頭我們知道每一美元代表著美國政府所做出的承諾,那發行過多的貨幣意味著做出過多的承諾,聽起來就不是一件好事,這個承諾肯定會貶值。
但太多或太少要怎麼去定義呢?首先,我們很簡單的定義:【過多的金錢追逐少量的商品】導致通貨膨脹或是【太少的金錢追逐過多的商品】導致通貨緊縮很容易理解。因此,貨幣的供給未必會導致通貨膨脹,只要有足夠的商品去供應,有足夠的商品代表需要聘用人去製造、支付薪水產生正向循環,只要目的適當,這樣的行為只會推動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所以重點是調節貨幣的供給,而不是看到美國無止盡的發行貨幣就覺得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最好的例子就是政府舉債進行一些國家重大基礎建設、研發的投資,這些都算是提高生產力的支出,這樣的舉動促進了生產商品跟服務,如同上面所說的正向循環。
但有時候這個看似正向循環的例子卻會偏移軌道,當生產力成長帶來金錢時,有兩的流向
- 流向了會花錢的人→錢在外面追逐商品→正向循環。
- 流向了不會花錢的人(可能是存錢、也可能是買房,或是把錢流向了不會生產的東西上)→過少的錢在外面追逐商品→惡性循環。
所以問題不在於多少的貨幣供給,而是供給出來的貨幣在那些地方流動。這讓我想到我在高房價的原因,為何你買不起房子-讀後感,假設銀行每年有一筆金額可以放款,對於國家最有利的方式是多數金額放款給商業貸款產生生產力,而不是放款給購屋貸款。但目前台灣的現況似乎不同,這也是需要政府用政策手段去強行介入的原因。
公共債務有這麼恐怖嗎?
我們很常會看到:『某某國家、某某城市欠債幾百億,哇!平均每個市民背負著幾萬的債務』,聽起來很恐怖吧?換個角度想,我們在文章開頭已經解釋了一美元所代表的含意,政府欠債一美元意味著有另一個人手上持有一美元。因此對於美國來說,每一美元的公共債務同時也是私人的一美元資產,也就是某人的財富。
了解以上含意以後,我們在把句子重新整理一下,『某某國家、某某城市欠債幾百億,哇!平均每個市民擁有著幾萬的資產』似乎就會舒服許多。只是錢是否流向正確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大問題。
既然公共債務看起還可以促進經濟的循環,那我們就無止盡的舉債開發公共建設就好了啊。問題來了,我們真的需要航空母艦?真的需要這麼多大眾運輸、蚊子館?(以上書中例子與我隨便舉的例子,並非指台灣),因此如果生產力無法跟上貨幣的供給,再加上錢流向了不正確的地方,似乎就會造成惡性通膨。
感想
第一次閱讀到對於我來說資訊量非常龐大的書,可能因為並非我專業所以我反覆讀了數次並且思考成自己的想法才整理心得,文中的一些心得未必是書中作者真正想表達的內容。我覺得各位可以去書店翻閱這本書看看,是一本很值得反覆細心品味的一本書籍。
追蹤粉絲團:魯爸的財富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