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終回顧

在今年除了出版社贈送的書籍拿來寫讀後感外,已經許久沒有發表一些文章了。自從小孩出生跟業外收入的增長,現況沒有多餘時間去關心、研究市場,所以時常讀者問我一些過往文章的問題,我腦袋有時候會呆住,在思考許久才能理解當時這些數據的來源跟原因。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自身對於指數化的理解已經可以讓我不需時時刻刻關注市場,指數化投資是不需吸收新知來增加資產報酬,除了做買進持有外,你太過關注市場只不過是打發時間跟網路上的鄉民打嘴砲,我真的誠心建議各位把時間拿來創造業外收入。今天這篇文章將回顧一整年對於我資產成長的一些紀錄。

閱讀更多:2021年終回顧2020年終回顧




投資不動產的增值

既然決定打這篇文章,當然是讓關心我的讀者了解最近的資產現況與FIRE數字的進度。有在追我部落格的讀者會知道我在去年買了1.5間的房子,而在今年有一間已經成屋,並且實價登錄的價格接近2500萬,而我在當時去年10月購入的價格為接近1700萬(跟投資客換約購入),這間房地產讓我的資產在不到一年就增加了700萬(單價換算我家大約值2400萬,700萬未扣除房地合一稅),但這間是我未來想要搬回台中居住的地方,目前也正在裝潢,所以短期間不會去做變賣,不過房產價值的增長讓我在之後會有增貸投資的餘裕,並且得知目前社區有人出租行情約3-4萬左右。

至於另一個0.5間房子由於是跟家人一起投資的預售屋,此預售屋的建商是屬於開賣即秒殺那種等級(有在關注台中房地產應該就會知道是哪間),此時的換約價格聽仲介講有實拿(稅後)120萬左右。要是政府沒有禁止換約的話,這間房子我預計會在明年預售的情況賣掉(滿兩年),這樣可以少繳10%房地合一稅變成從45%變成35%,儘管我認為成屋後的利潤更大,但因為我擔心的是家人貸款方面未必能貸的了(畢竟不是自己,會擔心家人的有未告知的財務狀況影響房貸)。

另外,在10月初也跟家人投資了一間低於行情的高鐵宅,這邊直接採用10年1000萬的理財型房貸去做房屋貸款,頭期款付出250萬,加上冷氣、家電、天花板約30萬,出租行情目前租約2.8萬含管理費,理財型房貸月繳利息1.6萬,目前行情跟購入的金額價差約180萬,5年後假設房價持平,加上房地合一稅變成20%年化報酬率有8%左右(8.41%保守估8%),看起來是筆很划算的生意。

這邊也可以知道,如果投資房產的話,只要貸款這關解決的了,投資客根本什麼都不會懼怕一些利率的調升。這跟我在高房價的原因,為何你買不起房子一文中敘述的觀點一樣,因此限縮貸款是一個打房很好的手段,只是要怎麼限縮就是一個難題,你想要打房但又要擔心打到自住客,限縮房貸只限縮第三戶,那就不可能打的下去,或是政府根本無心打房。就像我上一段講到的,投資客親人的人頭多的是。父母、老婆、兄弟姊妹、兒女都是人頭之一,我會擔心的只是貸不到8成,我比較不擔心貸到8成的利率是2%還5%(因為持有僅幾年就打算脫手)。




流動性資產的增值

老實說,你要我寫出至今年化報酬率幾%,有多少是收入所投入的資產,有多少是股票的增值,我已經無法給你詳細的答案了,實際上花點時間還是可以統計出來,但現今的我懶得這樣做,因為我的時間花費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簡單說目前流動性的資產大約在950萬左右,這包含了海外券商標的、國內複委託標的,我個人的緊急預備金、家庭公共帳戶、副業收入的帳戶加總。以35歲家庭有一個小孩的情況下,這筆金額說高不高,但也不會太低。

我個人對於今年的熊市真的很無感,推測可能在投資的領域又把自己提升到了一個境界,因為太信任指數化投資的理論,深知無法準確預測市場,那短短20年的投資遲早會遇到熊市,做好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即可,大概只有到快退休時才會擔心熊市的來臨。

目前在市場上持有的標的有VWRA(複委託), VWRD(IB),沒錯就這樣,越簡單越好,而且我還很喜歡使用限價在賣價購入(節省時間),所以買賣價差什麼的我比較不CARE,不是說不重要,僅僅是我自己懶惰而已。前陣子又把一些資金轉移達到銀行VIP的條件,因為明年有一些向銀行搬錢的計畫準備實施,因此就先低調不透露後續的操作。




資產統計

講了這麼多廢話,我猜有許多網友開始在按計算機算我現有資產多少,我這邊就直接列出我現有資產跟負債給各位分享,以下只是大約數字。

以下數字是大約,很多數字我取整數,並且賣房會產生房地合一稅。

資產

  • 新竹不動產2400萬
  • 台中不動產2400萬
  • 預售屋假設目前賣出獲利+本金約225萬
  • 與家人投資的新成屋一間,約1430萬(所以要除以2)
  • 流動性資產約950萬(VWRA+VWRD+現金)

負債

  • 新竹房貸1150萬,房貸+增貸投資。
  • 台中房貸1250萬,房貸。
  • 理財型房貸1000萬(與家人平分,(所以要除以2))
  • 信貸200萬,用於周轉、投資。
  • 信貸100萬,用於裝潢、周轉。

第一筆信貸是由於前陣子有一筆資金周轉需求,貸款利率也滿低的1.7%,所以貸款出來周轉,之後會用新竹的房子重新鑑價採取理財型房貸的方式借出來還掉這筆信貸,多餘的錢再拿去投資,因為覺得信貸佔負債比太高不利於後續財務操作。第二筆信貸主要用於新房子的裝潢。利率皆低於2%。

※目前想法是信貸佔負債比高,可以拿來周轉應急,但拿來投資反而綁手綁腳(有房產的前提還是以房產搬錢為主),寧願利率高一點不要償還本金也不要很低利率但年限短的貸款。

加減乘除後,這筆金額應該算超過我FIRE的數字,儘管我不可能把房子全賣掉過著FIRE的生活,但賣掉一間房子的情況下,也算滿足我一直在文章分享的CoastFIRE




工作上的心態轉變

自從財富增加到可以喘口氣的數字後,我在工作上的壓力下降許多,我的工作內容是需要做研究(升等需要看SCI)跟維護設備的運轉順利,因此常常會有兩頭燒的情況(專心做研究,上面會質疑你好像很閒,花太多時間維護機台,上面會覺得你怎麼都沒產出)。以前研究所能專心研究寫期刊論文,但在職場上這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你很難在每次開會的時候只報告說我在寫論文、找參考文獻、做實驗,但以前研究所的時候卻可以這樣。

今年比較不一樣,我就是放膽地去完成我想做的研究分析,無論開會時的內容偏少(以前會硬塞一些雜事在開會時報告內容比較豐富,但其實都是很浪費時間無意義的雜事),我還是持續下去,因此今年也順利有SCI的期刊產出,有成果出來長官就不太會講話。很感謝近年的財富增長讓我有更好的心態去面對工作,我也覺得工作品質變好許多。

預計在2年內提出升等請求,順利的話薪水增加不多,但會有獨立辦公室多了私人的空間。如果升等不順,或許也在意料之中,本來就沒有把太多的重心放在職場上。




CoastFIRE後阻礙FIRE的一些想法產生

很有趣,以現在的財務狀況理論上讀者應該覺得我往後過得很爽才對吧?因為CoastFIRE後,我可以開始享受生活,調整儲蓄的步調。但由於我這1年來愛上了研究房地產,最近居然有想要換台中大坪數、美景的3-4000萬房子念頭產生,當然換到3-4000萬大坪數房子的目的已經不是為了投資考量,因此前陣子我常常在計算我該如何達到這個目標,存錢、賣房、換房、再努力拚一點賺錢,好像陷入了一個老鼠賽跑的迴圈裏面,嗯~~~FIRE族最該避免無止盡的慾望我還正在努力對抗中

不過很慶幸的是我對於其他奢侈品並沒有啥興趣。後來想想,換大坪數的房子等到4-50歲時再來決定好了,其一是我發覺這種坪數與總價的房子增長有限,我看了許多滿足條件的房子這5年居然沒漲多少,現在就買對於資產的增長是壞事(管理費也貴),其二是這可能是現階段的想法,很多時候年紀大了反而會傾向於極簡生活,或許那時候更喜歡輕便小宅。




總結

台中房子打算要裝潢可能會花上一筆費用(目前抓100萬以下),加上未來想給小孩唸私立學校也是一筆不小的費(每年保險先抓50萬內)。

我在2年前寫下高薪職業的8個詛咒文章就談到高薪人士會陷入的其中一個麻煩就是小孩子高昂的教育費用(賺很多也花很多),沒想到我自己也遇上了,現在看那篇文章還是很有感觸,每一個點都有活生生的例子可以從朋友群看到。

不過我會有這些做法也是因為以現在的情況我已經達到了CoastFIRE,因此我認為可以開始把金錢花費在我想花費的地方,既然已經滿足CoastFIRE了,並且有很大的機率會常住在台中,那花點錢裝潢、把錢花在小孩教育費上我還算能接受。我自己的觀念是,可以花錢在小孩的教育上,但不要等小孩長大後花錢在擺平小孩的爛攤子上。小孩想吃魚,我願意花錢買支好的釣竿也不要買條貴的魚給小孩子吃。

還記得在剛寫部落格的時後,還在想說40歲資產要累積到700萬(不包含房地產),當時(2020/4)的流動性資產只有225萬+一間有價值1150萬(930萬貸款)的自住宅,根本不會想到2年半的時間我會擁有現在這些東西。還是套一句我在文章時常會提到的,誠心建議各位把指數化投資省下的時間拿來創造業外收入,除非你已經財富自由了,不然不要花太多時間在網路上跟人爭論或關注市場。再加上最近的新聞充斥著政治的口水戰,網紅的周邊八卦,與其花時間關注這些,不如多關心你自身的周遭的事物。

另外,最近一年收穫很多,體會到人脈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以前常聽到老一輩在講人脈多重要都沒感覺,真要自己遇到才知道一山還有一山高。今年認識許多高資產的人,了解到許多的賺錢模式或是解決事情的方式。

就講裝潢好了,原本請某設計公司設計報價160幾萬(4房),本來想說刪刪減減有幾個系統櫃不要做,把金額降到能負擔的數字,結果意外被某長輩得知,直接幫我們介紹他的下游端客戶(設計師),同樣規格報價90萬(聽他的意思是小賺,但不太想做,不過礙於長輩人情還是接了),設計師還說在外面他都報120萬以上才會想做,就可以知道裝潢這塊利潤多高了(第一間的報價可能很多人就直接答應或是刪減施作項目減少金額)。

再講房地產好了,某長輩的下游端是某一個上市櫃建商,知道我近期有在關注房地產,直接跟我說台中的XX建案可以拿到員工價,如果你要買來投資可以幫你介紹。

他說在房市沒這麼熱的時候,這通常是建設公司在發包給下面廠商時會規定廠商要配一定額度的同建案產品(但算你員工價),為了分散單一建案風險。所以這個長輩有很多不同建案的房子跟店面在收租多數是這樣得到的。

還有太多各行各業賺錢的事情都在今年知道,還認識了一群30-40歲年收3-400萬以上自行創業的年輕人(不是靠炒幣、也不是靠投資,單純靠白手起家),讓我覺得最慘的是不敢跳脫舒適圈領固定薪水的勞工,然後這些勞工還可能沾沾自喜認為工作很穩定,薪水高於中位數。殊不知一堆高資產的族群都不會顯示在受薪階級統計的表格內,默默賺取資訊落差的財富。所以,誠心建議各位多認識不同領域的人,並開發自己的業外收入。

最後,我想跟讀者分享一個我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常看到書籍、成功人士分享的一些自身成功例子,多數人會刻意雞蛋裡挑骨頭找理由讓說服自己無法複製、認為不屑用這種手段賺錢、無法從得到的資訊去舉一反三等等。

想到最近很紅的理科太太開課販賣自己的諮商筆記課程,我看到的當下覺得這個人很厲害,很會把流量變現,我知道這樣的想法一定會引來很多人負評。但你試想,如果他今天只是出一本書,書名就跟課程標題一樣,一本書頂多3-500元,還會有如此大的反應嗎?如果有的話,那你去GOOGLE憂鬱症相關書籍,有許多都不是專業人士所撰寫,可是怎麼沒看到這些網友有這麼大的反應?但今天理科太太卻是把出書的方式改成在Hahow開課,課程幾千元不等,可能獲利數十萬至上百萬,這件事在網友眼中就變成很大條了,雖然最後好像變成Podcast的方式呈現,但他不也是賺到了媒體幫他曝光的流量嗎?我知道反對者一定還能找出反駁我的話,但不重要,因為我不是來跟你爭辯或改變你的想法的,任何反對的想法我都尊重跟認同。

很多時刻令多數人認為純粹是運氣或是認為離自己很遙遠的成功人士我都會往反方向去想背後這個人之所以成功的秘訣,有什麼是我可以吸收的。

例如

  • 他之所以能FIRE是因為高薪,其他人根本無法複製,但我卻看到的是他壓低慾望提高儲蓄。
  • 他運氣好買對的房子這幾年漲幾百萬,卻忽略了他是如何把頭期款存下來,房地產的漲幅只是附加,如果他不買房拿去投資,累積到現在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 他能換到這間外商公司是因為英文好,但你卻忽略對方學習英文所下的苦功。

下次你看到有人分享成功的經驗或是書籍,先不要急著鑽牛角尖否定,嘗試找出一點可以學習的地方試試。

至於明年度的一些財務操作,會用房地產的增值來償還信貸,然後繼續累積指數化標的的資產,但應該會放緩一些累積資產的腳步開始享受生活。房地產方面,短期會先脫手預售屋這間,而新竹(未來出租)、台中裝潢戶(未來自住)、台中合資新成屋(準備出租,預計房租扣除房貸、管理費是正現金流)都暫時不會有任何動作。

另外想多花點時間在小孩的教育跟自身的健康,最近得知公司有需多人得到癌症,總覺得人生無常,在有限的生命不該花費太多時間在職場上,這2-3年已經夠努力達到CoastFIRE,是該緩緩腳步了。

追蹤粉絲團:魯爸的財富自由之路

16 Replies to “2022年終回顧”

  1. 我的vwra也是買了就不動了。
    房地產的話今年也在新竹買了一間自住。
    現在就比較沒有特別關注房地產,但手上還是有幾百萬資金閒置,還在想怎麼配置比較好。

    謝謝魯爸的分享!

  2. 恭喜魯爸,小弟金融資產目前約一億多,房地產大概2億左右(貸款約兩千五百萬左右),最近才準備要從已經到了瓶頸的上班族工作離開,雖然有一些資產,但是老實說還不是真的感到很安全,看了魯爸的文很有感觸跟啟發,打算開始去做些自己的事,謝謝魯爸一直以來的分享,也祝魯爸心想事成!

    1. 多少金錢才能為你帶來的安全感取決於你的打算過的生活水平。
      慶幸我跟老婆是比較沒有物質慾望的人,要說花費可能就是喜歡出國或是吃美食。
      很高興聽到你有勇氣從職場上離開,
      我的目標是預計50歲左右才打算離職場(剛好小孩也大了,不希望他在求學過程認為他老爸無所事事)
      不過現階段也不打算在職場上花費過多的精力與時間。

  3. 真的是太強了!希望能多分享一點有關業外收入的部分,本身也是不得其門而入。(從2年前追蹤到現在,忍不住為您喝采,恭喜!)

    1. 謝謝,不過業外收入這部分多數是賺取知識落差的財富,越少人知道利潤越大。
      但也有一些收入比較無關,在先前文章都多少有提過。

    1. 房地產很奇妙,沒有持有的人會看空它,有持有的人,會想再繼續買。
      這都是因為過去房地產的優質回報造成的現象。
      但未來我可不敢說,我個人是覺得我在房地產的比重已經夠了(甚至該減少成一間自住一間出租),
      多數資產還是想放在指數化投資的標的。

    1. 沒特別去算,不過這些資產都是建立在足夠的收入上才能擁有這些資產。
      所以我才會在許多文章建議讀者找尋各種收入來源,
      至於指數化投資的確是我最心安的一項投資,但我不會把它認為是存錢這種低風險的投資。

  4. 魯爸的業外收入應該超過本業了吧,資產真的爆炸性成長,厲害!

    去年受您的文章啟發,我也尋找副業的可能性
    不過最後還是落入時間換錢的窘境,搞得蠻累的
    業外收入要能像魯爸這樣成功真的不容易啊!
    應該已經算事業了不是副業

    1. 本業收入本來也沒有很多@@
      我覺得任何收入在初期免不了用時間換金錢。
      我自己的業外收入也不只有一筆,有很多種,也有跟朋友合作的。

  5. 太厲害了,提早好幾年達到coast fire的境界,
    這幾年房地產真的漲幅好大,目前還是持續進行指數化投資跟嘗試一些適合作的副業,
    還是很期待魯爸分享的文章,恭喜您!

    1. 滿足CoastFire確實有種卸下肩上擔子的感覺。
      我其實只有第一間真正吃到房地產的漲幅(1200→2400)
      其餘的2-4間都是近一年透過一些資訊落差買到不錯金額的房地產。(比方說隔壁同等級建案賣明年開賣40萬/坪,結果屋主現在賣31萬/坪)
      我也很推薦最基礎一定要從1.本業 2.指數化投資 3.副業 開始讓資產暴增
      這途中你可能會發現一些有利可圖的收入,再適時切入即可。(但我不是指那種加密貨幣、或是跟風的一些投資行為)
      總之你做足了準備,就是等待機會來臨,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