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就快結束了,來點輕鬆的文章吧,回顧這一年發生了許多事情,我就列出我個人在這一年經歷的重要事情吧。
開始撰寫了部落格
自從2020/04/09第一篇文章的誕生:第一篇:談談我目前的財務狀況吧,之後陸續寫了有54篇文章。在寫文章的過程最大的收穫是找尋到了許多新知識與認識到同好。其中我最滿意的系列文章不外乎是4%法則系列與英股ETF(愛爾蘭註冊商品)系列。如果你是新加入的讀者,那請務必看過者兩系列的文章,我相信對你絕對會有幫助。
原本打算每週至少有一篇的文章產出,但自從小孩出生與擁有副業後,寫文章的速度下降為一個月產出兩篇文章。
其實部落格後台的草稿目前有50篇的未完成文章,但實在是沒太多的時間與心思去把它完成,畢竟有時候一篇文章的構成是需要尋找多篇研究來佐證,而現在的我把時間花費在我認為更重要的地方上。所以有些部落客或是投資達人開付費訂閱我是非常贊成的,因為專業是有價的。當然也有訂閱媒體找我開訂閱寫文章,不過我覺得我所寫的東西並非什麼神秘的方法跟觀念,不值得讀者花錢來閱讀,而且我只對我有興趣的題目寫出有質量的文章。
如果要靠部落格賺零用錢的話,那一定要寫些讀者有興趣的文章。就像我之前誤打誤撞寫了篇對房地產看法的文章,沒到處打廣告也沒po臉書,只是寫個文章做個紀錄,結果當日的廣告收益高達29美金,所以如果你想靠部落格賺點零用,初期可以做些宣傳(各大社團po文,不過我現在不太做),但中後期我認為有質量的文章產出跟讀者有興趣的文章才是部落格能長久的重要因素。
經歷了股市的大漲與大跌
在三月因為疫情而導致全球股市大跌的時後,那時的我曾經有VTI+VXUS單日盤中跌10%的情況。但因為對於指數化投資的了解,所以心情老實說沒什麼浮動。如果你在當時有採取再平衡當時來看或許會有很好的結果,但是Stay the course的投資人也不必擔心。
因為之後的股市就一去不回頭了,VT從最低點到現在漲了快70%(54.48→92.51),如果真的做偏移比例再平衡策略的,在這短期的暴漲可能也再平衡了幾次,而Stay the course的投資人還是固定每年再平衡(每季、每半年都型),此時又拉近了跟偏移比例再平衡策略的報酬率甚至超越。但我相信很多人在這短期股市飆漲時又改成Stay the course的投資風格,這沒有對錯,你只要清楚自己做的事情就好。
從歷史數據來看,再平衡的最佳建議並不會因為你的特殊策略而導致贏得超額報酬率。引用我在文章所說的
再平衡沒有絕對好或不好的策略,但是再平衡次數卻是直接反映著成本(人力、時間、金錢)。如果有人跟你說他在武漢肺炎時的因為偏移比例的再平衡策略讓資產報酬老早就回正了,那相對的他可能也在前幾年因為股票漲幅過大時的再平衡損失了一些大多頭行情。而你們兩個的再平衡策略在10幾年過後,可能年化報酬率是接近的。報酬率的差別或許就差在“再平衡次數”所導致的成本而已。
再平衡的最佳建議
因此比起研究老半天的再平衡策略,不如減少動作降低再平衡次數,把時間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吧。
為了節省每年持有成本,選擇了英股ETF
其實我在幾年前就知道了英股ETF的存在,節省大約0.xx%也大致上知道但不是這麼的肯定。而且討論的人實在太少了,人有一種習性,大家都這樣做,你就會覺得:“反正大家都買美股ETF,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這樣做的人肯定有他的目的”。
而我在最一開始投資美股ETF的時後也有拜讀許多大神的文章,因此採用VTI+VXUS有一部份的原因是VXUS的自行申請國外收入退稅似乎”比較”沒有爭議。那時就想說持有個幾年在一次退前幾年的稅。直到寫部落格後,有人提到我是否可以分析英股ETF真正的差異到底有多大?而且後來又覺得主動去做VXUS的退稅一來麻煩、二來國外討論一致偏向於不該去退這類的稅。
於是我開始尋找了資料,其中最基本的就是我投資英股ETF每年能幫我省多少?再來就是台灣人不愛英股ETF的原因是?不外乎是成交量太低怕流動性的風險。流動性絕對很重要,但是看過文章後你就可以知道成交量在流動性來說只佔很小的一部分。不過也因此接觸到更多的非美外國投資人/部落客在英股上的堅持更堅定了我改投資英股的信心。
我認為無論最後你選擇英股ETF還是美股ETF,只要你清楚了兩者之間的差異與優劣勢,還是覺得不放心想選擇美股ETF也沒問題,畢竟心安最重要。
延伸閱讀:這6種情況發生時,台灣人購買VT的總成本才會低於VWRD
不想再費心思,開始了複委託
以前的我是很排斥複委託,覺得幹嘛要給券商賺一筆,買賣又這麼麻煩,退稅有時候也不完全(當時的復委託退稅不完善)。不過後來改投資英股後加上忙於其他事情,我開始覺得投資真的要越簡單越好,這不光是你標的的數量、再平衡策略、還包括了面對券商的煩惱,當然英股(愛爾蘭註冊)ETF你不用去煩惱退稅問題,這個在ETF端已經幫你處理好了。
延伸閱讀:VWRA + AGGU/AGGG-4點我採用複委託購買簡單英股ETF配置的考量
我相信許多人在國外券商有這些經驗,W-8BEN忘記更新結果賣出後被扣住大量的錢不知為何、有時後寄了一封MAIL完全不知道是啥意思等等許多問題。
在講一個最近的情況,前陣子在伯格頭爬文爬到英國倫敦交易所有一檔ETF下市,結果投資人屬於Buy and Hold的風格忘記動作,實際上券商這邊應該要幫投資人轉到德國的交易所或是投資人要自行賣出。但這位投資人忘記動作(指數化Buy and Hold常常投資後就忘記,這很正常),券商也疏忽幫他轉(因為有別的網友說IB主動幫他的標的換到德國的交易所),結果有一次當他想看資產時發現ETF已經下市了,還要寫信給IB來回處理一陣子才完成。這在台灣復委託,我想應該很容易就可以溝通解決。
而我每年大概投入的金額也不大,大概30-100萬之間,因此匯款去海外券商或複委託之間只要你清楚了成本之間的差異,選擇哪個都無妨。
但還是要聲明一下:複委託與海外券商絕對沒有哪個比較好那個比較差,我目前也是分散在TD(少量個股)、IB(英股ETF)、富邦(英股ETF)。
許多同事離職了
今年很特別,我們部門的同事總共才10位就有4位離開了。先講講我們公司好了,是人人稱羨的一家好公司,早九晚五正常上下班,一年可能加班不到5次(你也可以拒絕加班),特休剛滿三年就有18天,薪資來說,之前政府做過調查平均年薪是170萬(我肯定是低於這個數字),總之就是一家幸福企業。
那問題來了,這麼好的一家公司到底為什麼有人要離開,來講講這四個人離開後的工作吧。
首先這四位就有3位是PhD,第1位我的主管跑去美國工作,年薪約20-25萬美金,第2位跑去了外商公司,第3位跑去台積電,恩~人往高處爬很合理。
而上面幾位也讓我想往更高薪工作的想法,並且陸續有許多同學找我去他們的部門(台積電),依照博士的學歷在台積是33職等拿個250-300萬/年應該不是問題,但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嗎?我一直在猶豫我是否能承受一天工作12小時的高壓生活,或是每天下班還想著上班的事情,於是第4位離職的同事開啟我別的想法。
第4位跑去創業了,他的舉動改變了我一些想法。他也是PhD,並且職等比我高一階級(年資比我久),老公是台積電員工,我保守估計他們兩家庭年收入大約400萬,聽他訴說是兩個還在職時就開始創業,一直到副(創)業穩定後才雙雙決定離職。而且他創業的項目從我們旁人聽根本不可能賺錢,但他就是穩定賺錢了。而他所創業的項目是在午休時間做他的興趣所發現的。
這也是我開啟副業的想法之一,有時候我們看到別人的行業,從外表根本無法判斷這行業的利潤是高是低,唯有你實際參與過才知道這行業的奧妙。
比方說我們公司有人假日會去當街頭藝人,跟他聊過天才知道他假日在景點表演一小時藉由旅客的打賞可以賺到8000-10000的現金。但我們常常在看街頭藝人表演時,好像打賞的人似乎都不多或金額不高,於是我們可能就認為這是很難賺錢的行業。
因此如果你有想嘗試的賺錢方法?就去做吧,只有真正做過才知道每個行業的利潤跟難處。
誤打誤撞開創了我的副業
這大概是我今年最大的收穫,但請原諒我不方便透漏太多,畢竟我不是多專業的創業家,不過我也訂下一個目標,如果2021年我能靠副業存到100萬(目標8-10萬/月,很難……..但我會努力),我就述說一下我的創業過程(這樣應該有資格了吧?),到時候2021年底如果有人還記得的話就提醒我吧。
多了一位家庭成員
今年家庭多了一位成員報到,才感受到父母以前是多麼辛勞的,現在大多的時間花費在小孩身上,頓時感覺時間不夠用。不過也因為有了小孩才開始改變一些想法。比如:我自己本身雖然用海外券商,但後來也在老婆名下開了複委託來存另一筆家庭基金,而我的副業也是在小孩出生前後開始進行的,可能有感小孩花費會變大因此激發了我開啟副業的想法。
房地產的漲幅高的嚇人
這一年的房地產走勢真的是很誇張,我住在新竹COSTCO附近也就是俗稱的”光埔”,我兩年前買房時才1200萬,結果最近實價登錄一看,不得了~最近一筆成交金額是1700萬。短短兩年的時間從1200-1700萬,我才不相信兩年的薪資漲幅或是經濟成長有這麼誇張。我兩年調薪也才調了1萬元,要是我當時猶豫沒買房一直期待房價下跌的話,我現在可能只好租屋一輩子了。
從貸款金額來看,兩年調薪一萬元,把這每個月一萬拿去繳房貸頂多只能讓我多貸款200萬,再加上年終的分紅來多繳一些頭期款,這漲幅我只能慶幸我當初有買房。
現在來看我當初寫的低利環境下,到底是哪些人在買房?未來貧富差距可能越來越大,越來越有感覺。而我從房仲業者打聽到買1700萬的屋主正是文章敘述的高薪一族,由於這位屋主在這一年每次看房看到有喜歡的物件,之後都被別的買家買走,因此這次物件一出,他就二話不說的買了,當然殺價出價過程我是不知道,但我推測是他看房也看累了,只要在他能力範圍內他就決定勇於出價。而這位屋主就是在台積電工作。
我對2021年的期許
在準備邁向2021年,我也列出了我希望能達到的事情。
副業來說:我希望副業收入能穩定並且達到明年存到100萬至家庭帳戶中的目標。
個人投資來說:以我對指數化投資的了解,我相信我有足夠的反應去面對股市的高低起伏(因為我根本就不在乎)。並且維持每年從本業存30-50萬在自己的帳戶中。
另外在寫部落格的時候認識了一位指數化的前輩,我們之前也有信件的往來,分享各自資產累積的過程、資產配置。當我驚訝他為何資產累積速度如此快的時候,他在信件中講到一段影響我很深的話。
要記得一個家庭是兩個人一起經營,兩個人的拳頭比較大。你在看這些數字時,要想到我有一位很好的太太支持我。
匿名前輩
過往的我總覺得自己存自己的錢,另一伴要怎麼花費我不管。但後來想想這樣不對,資產累積速度太慢了,家庭應該要一起經營才是,不論另一伴的薪水是高是低,都必須要在累積資產的道路上出一份力。這也是我後來把副業收入存到家庭帳戶中的原因之一,家庭帳戶是老婆的名下,但由我來管。從金額的成長讓另一伴了解到儲蓄與正確投資的重要,讓他也甘願把錢存到家庭帳戶中。
至於誘因是什麼呢?我老婆一直想回台中生活,我答應她說你在35歲前(我差不多39歲)家庭帳戶存到1000萬我們就回台中,到時候來看看辦不辦的到吧。
追蹤粉絲團:魯爸的財富自由之路
謝謝魯爸一直這麼用心的研究且願意分享
高質量且容易看懂吸收的文章!
您的每篇文 相隔一段時間再回讀,都有更多的了解與相法出現
本魯正是文章中 高壓高工時的台積產線三寶工程師
薪資雖然多,卻不知為何而努力(沒有明確未來目標)
跟隨同事過著一樣享受的高消費生活,
隨著漸漸扭曲價值觀,也開始懷疑追求物慾跟消費,
真的是心底想要的嗎? 真的感到快樂嗎?
直到遇見了您的部落格,獲得很大的啟發
訂下了追求的目標,開始提高儲率,簡約生活,指數投資,財務規劃
才發現想要的幸福其實很簡單,
能有時間陪著我愛的人,好好相處,一起追逐夢想
能幫助到需要的人提供協助
經由您的文章,也讓我觀念完整
能清楚的跟另一半說明,描述未來藍圖與計劃
衷心期待您的文章,您的文章真的很優秀
能有緣接觸到您的部落客 是2020最大的啟發跟收獲
獻上十二萬分的謝意
感謝你的支持。
你的薪資已經贏過許多人了,正如部落格許多文章所說,提高儲率、簡約生活、指數投資
相信持之以恆你跟家人會比一般人更快達到真正心中想要的生活目標。
說真的,我實在不知道這幾年新竹蓋一堆房子到底是誰在買~
我自己的公司以及上下游也沒有大規模在徵人
即便是GG也是中科/南科在缺人,竹科廠區徵的人並不多
但是光埔一棟一棟再蓋,老爺酒店後面的山都鏟了也全部蓋房子
更別說竹北也是默默的一直蓋~每次一有新建案,真的都是用搶的
真是讓我困惑
這點大家都很困惑。
有需求跟能力就只好買了。
投資的話,風險挺大的。
Hi,魯爸,無意見看到你的文章,當中學到蠻多知識的。和我一直在做的指數化投資也是在同一條路上。但是你今年只有三十初頭,如果我在三十初頭也能學到這些知識,我想以我們家的儲蓄率,應該已經接近財務自由了吧!!我做指數化投資,目前邁入第五年中,在此之前全都投資了共同基金,狀況你懂的,就算有賺錢,中間每年被扣掉的內扣費,就吃掉很多了。希望你也能多分享一些經驗,讓一些在一起努力的人,能學習到更多。特別是和你一樣三十初頭,正在家庭事業二頭燒的父母們。
感謝你的分享,我也曾經在高中的時候買過共同基金許多年,有賺有賠,也因為在年紀輕的時候就接觸投資,後來認識到指數投資才能很快的上手與信任。
現在覺得投資真的要及早,不論是好或壞的投資,至少讓自己了解到一些基礎的觀念。
大家一起努力吧。
謝謝你誠摯的心得分享! 你的英股成本文章非常有幫助
而且既專業、有條理、又確實引用數據佐證
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