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的目的不在於退休或是多早退休,而是擁有自由與彈性,可以依照自己的價值觀去規劃人生。你可以為自己覺得重要的事而工作。你可以依照自己的速度工作。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工作。財務自由讓你擁有決定的權力。它讓你善用金錢,擁有豐富的生活,並且讓你從為了金錢而工作的勞碌中解放出來。
致富實踐
選擇財富(FI)是一個外國網站,裡面充滿了許多關於財富自由的觀念、想法、經驗與故事。而FIRE.致富實踐這本書是將裡面許多知識與觀念實體化,因此當出版社找我寫下此本書的推薦短語時非常開心,終於有機會讓台灣讀者藉由翻譯來了解許多前輩的經驗分享。
以下是本書我覺得非常有意義的內容感想,實際上書中有更多知識可以讓你去挖掘,是很值得擁有的一本書籍。
少花錢
少繳稅
這概念我覺得還挺有趣的,以台灣人來舉例,一個要繳納30%稅率的人,當他的工作從20%稅率跨過30%稅率的門檻,工作壓力、工時增加可能不只一半,換句話說工作上所花費的時間可能超過20%所得稅→30%所得稅的增長,意味著當你超過某個工時,你的收入將多出10%拿去繳稅,如果你減少工作量(時間、壓力),你賺的每分錢更加有效率。
地理套利
這個在FIRE社群也是很常討論的一個議題,簡單講就是利用兩地之間的生活成本差,來達成FIRE的目的。
你可以在台北、新竹賺取高薪收入,等到達到FI的數字後再回較低生活需求的老家享受你想要的生活(中南部、東部)。換個角度,可以領著Global pay,再去生活費更低的地方(國家)去做消費與享受。
賺更多
消費有一定的下限,但是收入是沒有上限的。提升自我價值是提高收入最有效的辦法。你可以將自己的事業、工作視為一項投資,如下。
- 如何提高本金(收入)?
- 如何提高投資報酬率(加薪)?
不過文中提到的一些方式我猜想大部分台灣人都不太敢去爭取,比方說在面試的時候明確告訴雇主你可以為公司帶來多少價值,而這份價值轉換成薪資的話你有能力拿到多少。(就我所知,台灣人大部分的回答都是依公司規定,薪資不滿意的話大不了不去)
這邊也可以分享我一個好朋友的例子,從剛畢業去聯電年薪100萬上下,後來跳槽到半導體設備外商年薪大約13X萬,工作幾年每年調薪5-10%一直到現在年薪200萬初,今年又跳槽到台積電RD(32職等、73K、28個月),他很清楚地跟外商主管說他想要當管理職,而這間公司沒辦法給他這樣的條件,原先的外商公司為了留住他開出230萬加上把工作量的一半釋放出去,改成管理底下的員工。不過我朋友最終還是選擇去台積電賣肝,因為他覺得外商公司說砍就砍,此次提離職有一個紀錄在,怕之後被上頭弄走。這也是這本書裡面所講述的其中一項重點,比起花費時間在投資上,你更應該把時間精力在自己身上更加來的有報酬,我朋友從聯電的100萬初的薪水經歷不到10年的時間,薪水每換一次工作都增加許多,與其浪費時間在研究股票上,不如花費時間在自我價值提升上。
書中也提到許多人想要創業,但大多數的人以為創業要有很特別的點子、想要自創品牌、需要資金等等,或是以為加盟一家連鎖店就等著睡飽數錢,殊不知數錢的都是連鎖總部的老闆。但事實上創業並沒有那麼困難,你只要有興趣、技術、能力與觀察力都有機會創業,只是你不敢跨出那一步而已。
好比說如果你是一個月領3-5萬的小資族,每年調薪5%(應該算多了)月薪也才增加1500-2500元,難道你找不到一個生財管道可以讓你每個月賺取1500-2500嗎?
- 寫寫你有興趣主題的部落格,賺取廣告與業配(但要愛惜自己的羽毛不要亂業配,我已經推掉很多不是我投資風格的業配了),寫文章大概堅持一年,廣告收入至少每月有1500元左右。
- 家中二手物品/衣物拿去網路上販賣(累積起來絕對是一筆不小的金額)
- 在公司、社區辦起團購賺取手續費、服務費。之後有穩定經營可以變成團媽團爸。(這是一個很可觀的收入,只是外行人不懂而已)
太多了,我只是懶得一一打出來而已,甚至是如何運用你自己的專業技能、知識去賺錢都該好好去想想。
低收入可能是讓許多人不敢選擇財務自由的絆腳石。你必須控制消費,但是消費再怎麼低也有個下限。你不可能無止盡地壓榨自己。
致富實踐
投資的更好
作者選擇把投資的部分放在少花錢、賺更多後面是有原因的,如果你不能提升你的儲蓄率,那無論你對於投資多麼了解,也沒有足夠的金錢去成長,財富自由對你來說也是遙不可及。
很多月薪2-3萬的小資族以為可以靠投資翻身或是穩定獲利,但這些都不如你現在開始所存下的每一分錢與每次跳槽後薪水增長還來的有效率。
作者提到有幾種投資的方法,其中包含
- 簡單的方法:被動指數化投資
- 主動的方法:創業
- 混合的方法:結合上述兩種作法
在選擇財務自由的人來說往往都會採用第三種方法(兩者並行)。事實上你根本不需要在指數化投資與創業中做選擇,因為我就是把創業所賺的每分錢投入在指數化投資工具(VWRA)中,其中有提到一段話我也很有感。
我為我在乎的事下功夫,這讓我感覺人生有更重要的意義。更美妙的是,我的收入因為我的努力而有高度的成長可能。相比之下,一份正職工作可能有1%至3%的年薪成長率,但自己的事業很可能每週都有所成長。
致富實踐
在我去年開始有副業以來,每個月的業績都扶搖直上,而我也把這份收入當作是一筆意外之財、一個投資,畢竟哪時候業績下滑甚至無利潤可言都不知道,因此我把所賺下來的每分錢都投入在複委託的VWRA中,預估今年投入的資金可達七位數左右,相較於我的家庭年收入一年都未必能存到七位數,讀者們說說看在股票市場上要多少的本金才能一年獲利七位數?而小資族的我覺得與其浪費時間精力在股票市場上廝殺,倒不如專注於其他更有意義的自我提升(工作能力、開創事業)上。
書中也提到一個很有感觸的地方,往往指數化投資人常常會配置一些很複雜的組合,但有時候自己也被這些組合搞得很麻煩,過於複雜的配置、過多的再平衡都還不比你花費在工作或是副業上所得到的回饋來的值得,因為你根本不可能知道未來最佳資產配置是如何。
通常,多數人在此時因投資的複雜性感到非常疑惑與沮喪,並且被多種分析搞到暈頭轉向。當然在起步前研究各種投資組合是明智的,但更重要的是認清上述的策略其實非常相似。你只要掌握大方向就好。低成本、擁有稅率優惠的指數型基金最有可能讓你成為成功的投資者。我們根本不可能知道未來最優質的資產配置為何。然而,更重要的是選擇你能理解的投資組合,並且持之以恆,而非追求空泛的「最佳」投資組合概念。
致富實踐
4%法則
有在閱讀我部落格的讀者們都知道4%法則對於追求財富自由的人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然而我們真正退休的時候提領方式未必要真的照4%法則的模式下去進行。簡單講,4%法則更像是一種你在追求財富自由路上的一個目標,它可以讓你很快速地知道退休「大概」需要多少錢才能達成,而這筆金額隨著你快退休時候,你就會更了解自己所需要的金錢數字。
其中我在忽略這個細節讓你比別人晚退休好幾年(1%的距離)也提到,你在投資路上所節省的每項花費都與你退休息息相關,這可能是你持有ETF的總成本、你給投資顧問收取的費用等等。來看看其他專家們怎麼說:
4%法則也與投資費用有關。共同基金平均每年會從每筆資產中扣除1%作為管理費。投資顧問的年收費也大約為資產之1%。投資費用多半以資產的百分比作為表示,而非實際金額,以讓數字顯得小一點。有些「只」花那2%資產作為顧問費的人,只能消費2 萬美元,因為另外的2 萬美元正是顧問費用。在此情況之下,有些人得存200 萬美元,以提供每年4 萬美元的收入,以及4 萬美元的顧問費。你還會覺得那1%或2%是個小數字嗎?
如果 4%法則和報酬順序風險都對你不利,那麼你或許得考慮只運用3%的投資組合作為消費支出。但是,「只」付2%的資產作為顧問費,代表你將拿三分之二的現金作為相關費用支出,而只能將三分之一作為生活消費。
致富實踐
感想
書中分享許多前人的經驗讓讀者更快的建立自己的財務自由之路。然而許多精采的觀念與想法無法在本篇文章中述說清楚,致富實踐 這本書對於追求財富自由的人來說很值得一看,我個人看完這本書後覺得很過癮,讓我在財富自由的路上更加堅定,書中的文字值得三不五時拿來細嚼,每次讀到都有不同的感受。
在追尋FIRE的路上重點從來都不是你能累積多少財富、多快退休,而是在夠用的財富下以符合自己的價值觀方式生活。
財富自由拿回人生的選擇權,你可以工作,但不要被工作綁死,財務獨立後工作對你而言可以是接觸人群的一個管道,但財富獨立後你不必在為了錢工作,你可以為了興趣工作,甚至是做你想要做的事情。FIRE所代表的財務獨立提早退休是大家的夢想,而我想FI在前面代表著財富獨立(FI)比起提早退休(RE)還來的重要。
追蹤粉絲團:魯爸的財富自由之路
看到部落格廣告那段我都快哭了,原來在我眼中停滯不前的流量,是別人眼裡輕鬆的賺錢管道…
寫部落格的收入把它想成是一筆意外之財這樣寫文章才不會厭倦
要因為自己的興趣而寫並且持之以恆,大概過一年就會看到成果
這是我的經驗
哈哈,我真的是純興趣沒錯,都寫15年了!沒發現什麼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