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股災分成三種類別,你知道去年的股災是最容易面對的嗎?

美股在過去的百年歷史中經歷過大大小小的熊市/股災,事後來看這些股災都能用許多觀點與原因去解釋為何會發生這些事情與如何去避免,Bear Essentials: a guide to navigating a bear market 一文將過去的股災分成三種類型並探討。

因為看到許多人在經歷過短期Covid-19股災後(急跌急漲),投資人都以為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很高,因此就用本文來讓大家認識一下過去的股災到底有哪些不同?花費了多久時間?是否能承受這樣的跌幅? 儘管參考的文章是想從歷史的股災去做一些資訊的判斷,但以一個指數化投資人的角度我們可以從文章中的數據來思考手上的資產配置,是否能經歷過這三種不同類型的股災。




結構性的股災

結構性的股災是由結構性失衡造成的,這可以是金融泡沫、經濟蕭條、惡性的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等等,簡單說這就是經濟衰退所造成的股災。從字面上來看這種股災的殺傷力一定是非常重跟緩慢復甦。著名的結構性股災有1929年的美國經濟大蕭條,更近一點的例子則是2008年的金融海嘯。

週期性的股災

週期性的股災顧名思義是由一些週期性的經濟成長與衰退、利率的調升等每隔一段時間都會面臨到的周期性因素所造成。因此這種股災每隔幾年或許就會出現一次(週期性),所以可想而知這類型的股災是殺傷力一般、回復力也一般,但仍舊會對投資者造成一些影響。

事件性的股災

事件性的股災是由於一次性的事件對股市造成的衝擊,此類型的股災並不會導致美國本地的經濟衰退,這可以是戰爭、油價的震盪、政治因素等等。通常這種股災直覺就是急漲急跌,突發事件造成人民恐慌而下殺,但在不久的時間後又回歸正常面。




回顧過去的股災震幅與長度

首先,一般我們定義股災/熊市是從高點下跌超過20%則稱之為股災/熊市,下圖是自1800年以來,美股所經歷過大大小小的股災統計資料。

如果把股災分成三種類別,你知道去年的股災是最容易面對的嗎?
S:結構性股災、C:週期性股災、E:事件性股災

自1800年的美股歷史中

  • 結構性的股災平均會在42個月內下跌57%,並且需要111個月才會回到原來的高點
  • 週期性的股災平均會在27個月內下跌31%,並且需要50個月才會回到原來的高點
  • 事件性的股災平均會在9個月內下跌29%,並且需要15個月才會回到原來的高點

上述這三種類型的股災並沒有絕對的獨立性,這可以是事件性的股災轉換成週期性的股災,也可以是事件性的股災而後變成更嚴重的結構性股災。

如果把股災分成三種類別,你知道去年的股災是最容易面對的嗎?
平均跌幅

從上圖可以看到,去年因為Covid-19疫情(事件性)導致的股市下跌與一般週期性跟事件性的股災跌幅程度差不多,但比起久久出現一次的結構性股災來說可是小巫見大巫。

如果把股災分成三種類別,你知道去年的股災是最容易面對的嗎?

但從下跌與恢復速度來看,Covid-19疫情導致的股災可以說是來的快去得也快,這讓很多人可能來不急反應就不小心度過了這次特別的經歷。




探討最近一次Covid-19股災(事件性的股災)

如果要講近期記憶最深刻的股災那非去年Covid-19(事件性)、2008年的金融海嘯(結構性)與2000年的網路泡沫(結構性)所遭遇到的全球性股災莫屬了,而這次Covid-19的股災有許多指數化投資人採取stay the course策略,卻很懊悔沒有在「適當的時機」做再平衡策略,因此感覺績效上略輸了有做再平衡的投資人。不過千萬不要這樣想,儘管我也有在當時做一些再平衡的措施,但即便沒做也不會因此懊悔,這是因為與下圖近期的兩個結構性股災相比,策略性的再平衡可能會因此花費過多的時間、精力與手續費(複委託)再平衡,而年度的再平衡(也可以是定期定額時再平衡)可能還比起頻繁再平衡來表現來的優異,這一切都取決於空頭與多頭的長度(而指數化投資人自認無法判斷股災的時間長度),因此也是我一再建議初學的指數化投資人進行年度or投入時順便再平衡即可。

如果把股災分成三種類別,你知道去年的股災是最容易面對的嗎?

另外,從數據也可以看到Coivd-19股災在短短的20幾天觸底,並在4個多月就恢復到先前的高點,這在過去200多年的美股歷史中是最快復甦的股災因此可能很多人都還沒意會過來,這個股災就結束了,會讓人有錯覺以為自己的抗風險程度很高。投資人或許可以檢視一下另外兩個2000年後的股災長度,自己的資產配置是否經得起這樣的跌幅與持續時間。

有趣的是文章中也提到在美股的歷史中,事件性引發的股災都不是由病毒或是其他疾病引發的,所以此次的Covid-19股災可能才如此獨特,也可以說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由病毒引發的股災。

註:這部分文章的形容我猜測關於SARS之類的病毒別的國家可能會造成股災,但在當時並未對美國股市造成嚴重的影響。(或是其它因為疾病、病毒引起的股災也包含了當時的一些經濟衰退)




感想

看過歷史上不同類別的股災,可以發現近期所經歷過的Covid-19股災是最快最反應不及的,而許多人可能因此以為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很高,但指數化投資者最重要的就是採取 Stay the course 策略即可應付歷史上大大小小的情況。如果你因為這次疫情認為自己很能承受的住風險進而採取更積極的配置,不妨看一下歷年股災的恢復時間與跌幅程度(結構性股災)是否也能承受的住。

換個角度想,我們投資的時間長達2-40年,這2-40年「一定會」經歷過無數次的事件性股災、週期性股災與2-3次結構性股災(隨意舉例次數),而長期投資會遇到的真正大魔王其實是幾十年才出現1次的結構性股災,動輒50%的跌幅與長達數年的恢復時間,這時候如果你還能Stay the course、紀律性的投資與堅持原先設定的資產配置,大概就贏過了8-90%的投資人了,甚至可能也贏過錯估風險承受度而做出錯誤舉動的指數化投資人(在錯誤的時候做出錯誤的行為)。切記,不要想在股災時靠什麼特別策略賺錢,只要你能持續在市場就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題外話,還記得2008年金融海嘯的時候當時我在新北土城的鴻海實習,那時候的氛圍到現在印象還很深刻。主管拿著班表要大家依序填寫這個月必須得放x天的無薪價,並且資遣幾個高薪的前輩,然後再用低薪派遣的方式把他們請回來,等於福利全沒、薪資更少,但做一樣的事情,你可以不接受,但這時機點你也找不到工作,當下我看到前輩收到要被資遣的消息整個癱軟坐在地上還一直讓我記憶深刻。我也有幸在資金不多的投資初期經歷過那段時間,因此也知道緊急預備金的重要,投資一定要拿閒錢,相信未來要是能再次遇上這種結構性的股災我依然能安然面對。

追蹤粉絲團:魯爸的財富自由之路

5 Replies to “如果把股災分成三種類別,你知道去年的股災是最容易面對的嗎?”

  1. 感謝提醒,去年短暫下跌又回復的經驗的確會讓人有要更積極的錯覺,而忘了2008年的慘況。希望下次股災來臨時我們都能更怡然自得。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