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認為在台灣不敗的投資策略,在效率好的市場(股市)做指數化投資,在效率差的市場(房市)則做主動投資。房地產很有趣,你比其他專家更懂你所居住環境的好壞。而且房地產的市場效率偏低,有利多訊息也不會立刻就反映在價格上。
如果你的目標是3000萬現值以內,那指數化投資+本業收入我認為可以輕鬆達到。至於3000萬以上到一億的現值,指數化投資+本業收入還是可以,但80%跟你的本業收入有關了,而你想用其它方式達成,就如我上述所說的認識不同階層的人較有機會突破。
我很慶幸的是,我在這四個資產來源取得了一個很好的平衡,希望大家都能順利的朝自己目標邁進。
還記得在剛寫部落格的時後,還在想說40歲資產要累積到700萬(不包含房地產),當時(2020/4)的流動性資產只有225萬+一間有價值1150萬(930萬貸款)的自住宅,根本不會想到2年半的時間我會擁有現在這些東西。還是套一句我在文章時常會提到的,誠心建議各位把指數化省下的時間拿來創造業外收入,除非你已經財富自由了,不然不要花太多時間在網路上跟人爭論或關注市場。再加上最近的新聞充斥著政治的口水戰,與其花時間關注這些,不如多關心你自身的周遭的事物。
當我第一次翻閱了一下書的內容,發現這本書所提倡的正是我所推廣並正在實踐的生活型態,儘管執行方式有些不同,但終極目標都是為了擁有說不的權利,能夠有更多樣的選擇,不要再被一份工作給綁住。
但太多或太少要怎麼去定義呢?首先,我們很簡單的定義:【過多的金錢追逐少量的商品】導致通貨膨脹或是【太少的金錢追逐過多的商品】導致通貨緊縮很容易理解。因此,貨幣的供給未必會導致通貨膨脹,只要有足夠的商品去供應,有足夠的商品代表需要聘用人去製造、支付薪水產生正向循環,只要目的適當,這樣的行為只會推動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所以重點是調節貨幣的供給,而不是看到美國無止盡的發行貨幣就覺得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這本書是一本經驗分享書,既然是FIRE的經驗分享跟歷程,當然你也不需要認同全部的觀念,你可以擷取適合自己的方式來納為己用。在FIRE族的觀點裡,重要的重來就不是提早離開職場這件事情。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工作。財務自由讓你擁有決定的權力。你想像作者一樣在世界各地當遊牧民族?或是你仍舊喜歡自己的工作?無論哪種情況,當你在財富自由以後都是可以自己輕鬆選擇的。
書中有許多參考文獻去實證一些主動vs被動的資料,有深有淺,可以按自己喜好的章節去看即可,像已經是長期指數化的投資人,對於一些數據來說已經是無感或是看過不下百遍,那我很建議看看「三種不是指數化投資的人」的部分,我自己在看的時候有些部分也是很快帶過,但是到了這部分卻反覆看了數次,覺得很奇妙跟有趣,或許下次在跟主動投資人聊天的時候我會問問他屬於哪種人?
當債務運用得當時,可以讓任何紀律嚴謹、風險承受高的人累積財富。書中許多章節都用範例去說明延遲償還功能性債務的好處與致富性債務的運用,並且一再提醒年輕人如果有良好的儲蓄率與多元化的資產配置已經是80分的,未必要追求90分。另外,也有許多章節提到不同房貸的功能與該如何選擇(類似台灣的3-5年寬限期、30-40年房貸),很多觀點都不錯,如果你本身是擁有房貸(功能性債務)或有條件可以運用理財型房貸(致富性債務)的投資人,可以看看此書的觀點說不定會激發出一些不同的投資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