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8更新:Vanguard在2021/06/30的最新一篇研究論文提出了類似的動態提領方式能有效提高退休提領成功率。
在上一篇可以知道使用4%安全提領率失敗的年份大多發生在1960年代中期與1970年代初期,而這些失敗的年份都有共同的特徵就是在“退休初期”遇上了長時間的資產下跌並伴隨非常高的通貨膨脹。因此本篇想測試使用動態的提領方式是否能成功渡過這個危機。
國人平均壽命持續上升
隨著醫療水平提升,國人壽命也跟著提升,相信到我們要退休的時候這些平均壽命肯定來到90幾甚至100多也不意外。國人平均壽命數據如下圖。
當然隨著國人年齡提升,我相信退休的年齡也會跟著上升,還記得我爸那時法定退休年齡才55歲,未來這個法定數字到70歲一點都不奇怪。
真實退休條件設定
開始進入正題,在此次設定的條件包含了50年的退休提領與0.3%的費用率。
為什麼要設定長達50年的提領時間呢,我在4%法則沒告訴你的8件事實的其中一點有提到「即使只剩1元 ,4%法則也算是成功」。因此,我此次設定50年的退休長度就是要降低這項的變數。這樣的好處有
1.即便你可能退休後”只“活了40年,意味著你將有一筆資金還可以留給你小孩。
2.50年的時間裡不確定性很高,我相信退休後的50年肯定會經歷過大幅度的通膨、通縮、長時間的股債齊跌,而這些案例在過往100多年的歷史都發生過,因此50年的高退休成功率更具“參考”價值。
另外,4%法則沒告訴你的8件事實一文還提到「數據並未包含實際的ETF與基金費用」。為了更呈現真實的情況,此次分析我添加了0.3%的費用率。這費用你可以想成是買ETF本身的費用,或是其它可能每年會在你資產上收取的任何費用。
此次我採用1962年這個糟糕失敗的年份所呈現的動態提領數據,但是放心,整體數據的成功率還是會呈現給大家看。
1962年失敗案例採用正常提領之金流
我用一張圖表顯示在1962年時採用固定初始資產4%提領率配合通貨膨脹退休人士的資產與提領金流變化(包含0.3%費用率,並且拉長時間到50年)如下圖。
※增加了0.3%費用率與拉長時間到50年,4%法則退休成功率從91.51%→81.25% (費用的危害)
動態提領規則
在採用動態提領之前,首先要正確的計算屬於自己(家庭)的4%法則數字必需嘗試紀錄一整年想要與需要的花費,此時在計算安全提領率時把需要花費控制在3%以下,剩下的1%(或以上)才是想要的花費。
※3%是我認為對於一般人士在準備退休金上不太會有困難。當然此數字越低越好,但越低代表你需要準備的退休金增加。
此處假設必須生活費在3%,剩下的1%才是物質享樂的花費。因此動態提領的方式如下:
假設你有1000萬元的退休金,你的最低生活水平需要30萬(3%),享樂花費需要10萬(1%)。因此最順利的方式會是隨著資產成長,每年提領40萬(隨著通膨成長)這筆錢幾乎不會在3-40年後用光。
如果不幸運在初期遇到資產大跌或(跟)通貨膨脹,則你的提領方式”下限”就是你的3%(隨著通貨膨脹調整)。
從上述說明可以知道,未來你的提領就是動態的4%,下限為3%(最低生活費)上限為4%(最低生活費+享樂花費)。
※假設把必須生活費30萬設定2.5%,則需要準備1200萬的退休金,但相對的動態提領空間(1.5%)增加了。
聽起來有點複雜,我舉個實際例子來說明,假設在提領的第一年後遇到了資產下跌(-10%)跟通貨膨脹(10%)。則你的退休金變成960*0.9=864萬,而因為通貨膨脹你必須改提領為40*1.1=44萬(經通膨調整後提滿初始4%的金額)。
但使用動態4%提領的方式,此時這年你該提領為864*0.04=34.56萬。這34.56萬包含了33萬(通膨調整後)的最低生活費與1.56萬的享樂花費。簡單講,你能調整的空間只有享樂花費而已,當遇到了大幅度的通貨膨脹跟資產下跌就只能犧牲此項花費。
再舉一個極端的例子,你還是遇到了資產下跌並且跌到了600萬(這股災等級了吧),通貨膨脹則是累積到15%,使用原始4%法則你必須提領46萬(經通膨調整後)。使用動態4%提領則600萬*0.04=24萬,但是已經超出設定最低生活費下限,因此你還是必須提領著34.5萬(通膨調整後)的金額否則你沒辦法生活。在這年你必須得犧牲享樂來面對這場危機。我相信此時你也沒心情出國玩樂或是做些高消費的事情,事實上很多退休人士的退休生活反而是樸實無華不須過多花費的。
1962年失敗案例採用動態提領之金流
講了這麼多,大家一定會好奇那實際採用此方式的提領成功率或是在1962年的失敗案例下結果究竟會如何是吧?下圖是1962年開始採用4%動態提領並且包含0.3%的費用率與長達50年的退休時間。
圖表可以看到在高通膨與資產下跌時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只過著3%的生活,當時你會覺得明明錢越花越多,但生活品質卻還是一樣(惡性通膨的影響),直到接近2000年才可以又提領回4%。。
如你所看到的,動態提領不是什麼神奇的方法,不要妄想在退休前期同時經歷高通膨與資產下跌時還想要過上高級生活。但是在此時犧牲掉一些生活品質確實可以安穩退休50年。即便你在退休後“只”活了40年,你仍舊留下了一筆遺產給你的子孫(3942萬)。
注意:採用此方式經由歷史數據得出的結果是100%的退休成功率,但不代表未來成功率。
固定提領vs動態提領-歷史成功率比較
真實情況
事實上採用4%法則退休的人即便根本沒聽過動態提領,但是在遇到股災時肯定也會降低花費,因為這就是人性,而且這個花費也不可能低於最低生活費(不然你怎麼生活??)。我不太相信有人資產下跌時還能採用一樣的開銷去生活,但這不意味著你必須生活的很痛苦,只是換一個低消費的生活型態而已。
動態提領外,嘗試從半退休入手
除了動態提領外,您可以做的另一件增加退休成功率的事情就是嘗試半退休。在過渡到新的退休生活中時,做一到兩年的兼職可能會帶來一些好處。
雙薪家庭,可以試著從收入較少的一方先行退休,嘗試卸下主管職、換到更輕鬆的工作即便薪水下降。
感想
其實可以看到退休前期遇到很高的通貨膨脹是非常危害資產的,即便你到後期通貨膨脹緩和下來,可是提高的物價已經回不去了(美國歷史上也沒出現過幾次通縮),但適當的動態提領可以讓你的退休成功率大幅提升。
順帶一提,在學、業界上已經有許多動態提領的方式呈現給大家,例如VPW Method、Hebeler Autopilot Method、Guyton-Klinger Method、Variable CAPE Method。不過在我細讀之後,還是覺得如果不考慮聘請財務顧問的話,採用我上述講的方式更為簡單也能有效提高成功率,其它過於複雜的提領只是增加退休的困擾(至少對我來說)。
其實我覺得好的動態提領策略跟資產配置很像,退休的時候不求資產大幅度增加,只求能安全度過退休生活。資產配置也是,不該追求報酬率最高(歷史回測)的資產配置,而是應該注意是否能再最惡劣的情況(回測)還能夠從容不迫的面對資產變化。
再次提醒,即便動態提領能有效提供成功率,但仍舊不可忽略4%法則沒告訴你的8件事實一文所指的事情。
追蹤粉絲團:魯爸的財富自由之路
Hi 魯爸:
有關動態提領,之前有看到另外一種做法
https://www.masterhsiao.com.tw/Smart/SC252/SC252.php
缺點是會低於最低生活費。
不知道你的看法如何?
這方式也不錯。不過就像你說的,當資產大跌時依照此公式提領似乎會低於最低生活費。
魯爸你好
關於依據通貨膨脹調整提領金額
這部份是要每年先去查詢通膨比嗎
再依據你提出的動態比率去做調整
退休後的生活真的有腦力做這麼多的計算嗎
真的很燒腦
其實不需要特別去查詢通膨率去調整。過大的通縮或通膨很容易感受的出來,新聞媒體也會大幅度的報導。因此一般條件下,你只需按照前一年的資產波動去做調整,每幾年在注意一下累積通膨率即可。
魯爸您好,感謝您的文章,我想問4%動態提領法則,假設資產持續上漲,例如從1000萬上漲到1100萬,該年提領的4%就是1100*4%=44 嗎? 謝謝您
還是原始資產的4%(加上通膨)
比如第二年的話,還是提領40萬(原始資產的4%)+0.8萬(2%通貨膨脹)=40.8萬
下修部份你可以依照資產的跌幅去做動態調整
想多提領,可以等資產大幅增長再修改策略
謝謝魯爸的回覆,文章很有內容又親力親為回覆,讓讀者我很感動^^,另外想請問本文用動態提領試算的圖表,”股債比率”是多少做為試算呢?
原來我文章沒打
我剛看一下資料我是採用75:25的股債比
但這些都是歷史數據,75:25, 80:20, 70:30 哪個好?只有未來才知道
魯爸你好
關於依據通貨膨脹調整提領金額
請問所謂的通貨膨脹率是要看「消費者物價指數」
還是魯爸有建議應該參考哪一項數據呢?
謝謝
是的,我認為依照台灣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另外也需要記錄自己平常花費的漲幅。
比方說平常的伙食在沒有任何太大改變的情況下,伙食費卻增加了5%
此時就可以自己依照消費習慣適時的調整。
但其實我個人認為也不太需要年年調整,就像通膨年年發生,
但你會發現餐廳久久漲一次,但一次10-15%。通勤費、娛樂費皆是如此。
你不會因為”沒有”年年調整通膨而覺得一年過得比一年辛苦
通常是過了3-5年,發現因為通膨導致本來的4%已經不夠用了,此時再做通膨的調整即可
因此找一個習慣的做法即可,主要是要多抓1%可浮動調整的緩衝空間比較重要。
年度大跌,那隔年度就花費3%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