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時進出要多準才能打敗市場?

錯過了市場的最佳表現,您的投資回報將大大下降

為什麼不買低賣高呢?這聽起來很容易,對吧?有大量的分析證明嘗試這樣做不是一個好主意。大多數反對預測市場、擇時進出的論點都認為市場非常不穩定,無法預測。如果你沒一值待在市場很容易就會錯過表現最好的日子,如果沒有一值停留在市場上,你的表現會比如果一直待(呆)在市場上要差得多。多年來,以下分析的許多變化我已經看過不少次了:

錯過市場上最好的日子(表格)
錯過市場上最好的日子(表格)
錯過市場上最好的日子
錯過市場上最好的日子

可以發現,整個市場的大部分回報僅來自少數幾天。而且由於沒人能提前知道這種日子會在何時發生,因此嘗試交易或預期到這些日子可能意味著錯過急劇上升的機會。

當然,如果你選擇擇時進出就是為了要閃躲那些大跌的日子。想知道避開最差的日子可以參考:錯過最好或最差的市場日子(Time the Market)




如果沒有74%的預測市場準確度,是無法打敗市場的

在1975年,William Sharpe在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上發表了關於市場時機(預測市場)文章:“Likely Gains from Market Timing”。Sharpe在文章中從統計學上證明了,要想從市場時機(適時進出市場)策略中受益,您必須在74%的時間裡猜對才有可能打敗市場。

專家預測市場的準確度又是如何?

Forecast Accuracy
專家預測市場準確性(需要多少準確度才能擊敗市場)

資料來源:CXO Advisory

從上圖可以看到綠色柱狀為依據Sharpe的研究指出需要74%的預測準確度才能夠擊敗市場,紅色每跟柱狀代表是某位專家的預測準確度。這邊採樣預測數量>100的專家來做分析。

可以發現28位專家中,只有10位準確度超過50%(高達18位專家準確度低於50%)。並且沒有人的準確度超過74%。




Ken Fisher的經驗分享(準確度高達66.4%)

上述的例子第一名為Ken Fisher,他在2000-2012年長達13年的期間預測了120次股市的走向,成功率高達66.4%。

他也有著作一本書:投資最重要的3個問題:掌握別人不知道的事才能超越大盤

我的經驗告訴我,下(賭)注的唯一基礎是以某種方式相信我知道其他人不知道的東西。如果我根據別人都相信的事情下(賭)注,那麼我最終會以對or幸運的方式犯錯or倒霉,交易成本使我比沒有下(賭)注的情況還糟。

Ken Fisher

因此可以知道想要準確預測市場的走向你必須知道別人不知道的東西。但是一般大眾自認為可以簡單從一些技術指標、“簡單”的財報分析或是新聞媒體發布的消息就可判斷一家公司的走向,這些資料不就是一般大眾都能獲得的嗎?




為什麼多數專家們準確度低於50%?

預測市場準確度
專家預測市場準確性

1.可能評分標準不利於這些市場專家。

2.這些採樣的專家可能具有其他目的,而不在乎發布預測的準確性。

  1. 經常發表公開聲明的專家可能是最容易做出極端預測的人,他們通過製造貪婪和恐懼來吸引注意力(和客戶)。
  2. 可能為了提高讀者人數、觀眾人數,從而增加廣告(或其它)收入。
  3. 可能藉由自私的預測試圖操縱他人行為以支持現有或計劃中的交易(例如對自己交易行為有利的預測)。

3.專家的私人預測(例如,付費訂閱)可能比願意公開提供的預測更及時,更準確。

4.專家們的確無法預測市場,準確度就跟猴子丟硬幣一樣50/50。

當然以上四種可能是我認為預測準確度不高的原因,也可以知道預測市場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情。當這些專家們拿著比我們更新更內線的市場資料與專業的市場分析走向,但準確率卻是低於50%。那是不是乾脆我自己扔硬幣來決定市場漲跌?或是乾脆拿到市場平均報酬就好。

這意味著市場是多麼深不可測,不是幾個技術指標、籌碼分析就可以贏過的。如果你因為擔心市場崩跌而現在不想投資股票,那你就永遠不應該進入股票市場,因為股票總是會崩跌,但長期股票是上漲的。

錯誤的預測對於支持者來說根本不重要

為什麼大多數追隨者在專家們預測錯誤時不會放棄信仰。因為失敗的預測從來沒有真正重要。試想一下,有多少著名的政治人物和企業領袖做出了可怕的預測,但仍然受到人們的崇拜。 這邊我就不一一舉例了。

我曾經認為做出令人尷尬的錯誤預測對這些人的形像不利,但是我逐漸意識到大多數人,尤其是虔誠的追隨者並不在乎。因為很容易在事後合理化失敗的預測,而不會造成任何長期的聲譽損失。

有趣的是在7/7又看到一篇新聞:華爾街分析師:美股明年恐爆跌40%。今年才剛過一半這位分析師就可以預測明年的股市動向,這跟我上述提到的第2點滿像的(這些採樣的專家可能具有其他目的,而不在乎發布預測的準確性。),我們拭目以待。

市場時機並非不可能

但要成功地做到這一點,您需要對市場的未來方向保持合理且高度的準確性。當然,我不認為”一般投資人”有辦法做到這點。

追蹤粉絲團:魯爸的財富自由之路

8 Replies to “擇時進出要多準才能打敗市場?”

  1. 讓我教你怎麼預測市場,現在每天成交量兩千多億,當然已經離最高點不遠了,所以八九月就是完美的出場點,而以總體經濟的角度來看,明年才是真正的大空頭,畢竟現在正處於景氣循環的末端,不過這些都不重要,現在市場上不管是專家或一般韭菜有95%的人都告訴你明年是新的景氣循環的開始,也就是新的多頭初升段,而在市場上最重要的就是反著所有人的看法操作,這樣你應該很清楚怎麼則時進出,甚至去放空了

  2. 你好,魯爸,非常欣賞你這麼年輕就有正確的理財觀念。我再幾年就要60歲了,一直到兩年前才建立了類似你的理財觀念。要是我32歲就建立了,也許10年前就FIRE了。Anyway,希望多多看到你的新文章。活到老,學到老,希望永遠不嫌晚。現在使用資產配置的作法,buy and hold,半年rebalance一次,成功渡過三月股災,不像2008年,幾乎全軍覆沒。基本上不會隨意進出,指數型ETF就放著,明年底也許賺,也許賠,但持有時間夠長,那就隱賺不賠了!

    1. 感謝,能得到讀者正面的反應非常開心。相信度過3月的股災,經驗也會大幅提升。自從深入了解指數化投資以後,3月的股災對我來說沒有任何心情上的浮動(開心或難過),大家一起努力。

  3. 老巴說過,很多人做出預測只是想陳述自己的想法而已,就像上面第一位一樣,
    編織一種說法來說服自己,
    事實上這些長年的投資大神(巴菲特,查理,霍華德馬克斯跟瑞達利歐等,
    都一直不斷地在強調沒有人知道未來,

    要照著公司的內在價值(長期自由現金流折現)來判斷未來十年{公司的價值)購買,

    這些長年被驗證的大佬已經說得很清楚,卻有很多人相信{市面上包裝著高學歷的投資新手跟假專家),
    這是最有趣的地方,

    舉個我在一本書上看到的例子:
    你今天要去爬喜馬拉雅山(有很高的致死率),有兩個選擇

    A:有一位哈佛大學的地質學教授,他對於整座山的山脈路線,
    氣候情況跟各種細節瞭若指掌,但是他沒去爬過
    B:有一位阿伯住在山腳下,不認識字但是去爬了十次都安全活著回來

    可是卻很多人會選擇相信A,這是我打心裡覺得最弔詭的地方(笑)

    ——————

    因為讀財報跟研究公司實際上很累(有常在研究的就知道,這部分考驗的是思考能力,而不是數學能力)
    分享一下我前陣子在YT回一位頻道主寫的研究內文(算是我長期研究蘋果跟亞馬遜的心得之一)

    ————————————原文如下

    我對於通脹的理解是,
    老巴曾提到,當發生通脹時,對那些有定價權的領頭羊企業反而有利(像蘋果、或當年的喜詩),
    原因就在於蘋果提價3000跟小米提價3000,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蘋果訂價權更強大,

    另外,很多人看到亞馬遜3400就覺得它太貴,這種邏輯是根據它過去的股價而給出的定論,個人認為錯得離譜,

    事實上亞馬遜本益比是近5-8年來新低,也就是說它的股價根本沒有跟上它變強大的營收,這家公司把很高比例的利潤都拿去擴張再研發,財報的自由現金流沒有參考價值,

    我反而認為,亞馬遜是變便宜了!

    有些人因為亞馬遜去年才1800~2500的股價,
    而覺得它今天太貴,

    這種概念,
    就像是你遇到了一個心裏很喜歡的女生,28歲,結果你卻因爲她過去24、25歲時
    曾交了2任男朋友,而拋棄了她,

    個人認為錯得離譜,
    ———-
    像亞馬遜這種等級的企業,他們是

    「公司這個月定案開完會後要執行的任務,要在5-7年內完成」,
    每季都要花費很大的心力,想盡辦法把利潤花在「研發跟擴張」,
    去年的研發費用超過420億美金,

    相較之下,
    去年阿里巴巴ㄧ年研發費用才60多億美金,

    說貝佐斯是未來人,ㄧ點都不過分!

    ———

    個人一點心得,抒發分享:)

發表迴響